穰苴先,庄贾后。期日中,设表漏。
后期斩,法不宥,军一出,燕师覆。
梁王越,踵其智,少年笑,疑相戏。
斩一人,设坛祭,众大惊,头抢地。
彼盗耳,乃封王,能用众,岂寻常。
军贵整,法必申,不如此,非将军。
君不见,孙子武勒兵,并可试妇女,队长既斩从而鼓,军中美人皆劲旅。
穰苴先,庄贾后。期日中,设表漏。
后期斩,法不宥,军一出,燕师覆。
梁王越,踵其智,少年笑,疑相戏。
斩一人,设坛祭,众大惊,头抢地。
彼盗耳,乃封王,能用众,岂寻常。
军贵整,法必申,不如此,非将军。
君不见,孙子武勒兵,并可试妇女,队长既斩从而鼓,军中美人皆劲旅。
这首清代张晋的诗《读<史记>四十首(其十)后期斩》通过对古代将领穰苴和庄贾的故事进行引述,表达了对严格军纪和公正执法的赞扬。诗人以“穰苴先,庄贾后”开篇,描述了古代军事领袖对于时间观念的重视,规定军队集合在正午,迟到者将受罚。庄贾因迟到被斩,体现了军法严明。
接着,诗人提到梁王模仿穰苴的做法,但结果是“少年笑,疑相戏”,暗示这种严苛可能被误解为儿戏。然而,穰苴通过斩杀一人,设立祭坛,使得军队震惊,显示出他的威严和纪律的力量,即使是美女也能成为有力的战士。
诗中“彼盗耳,乃封王”暗指穰苴并非滥杀无辜,而是通过严格的军法来凝聚军心,提升战斗力。最后两句“军贵整,法必申,不如此,非将军”强调军队整齐划一和法制的重要性,认为这样的领导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将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寓言般地阐述了治军之道,强调了纪律、执行力和公正裁决在军事行动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