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好,何日得巾车。
安乐有窝销白日,啸台无恙卧青霞。微咏帽檐斜。
苏门好,何日得巾车。
安乐有窝销白日,啸台无恙卧青霞。微咏帽檐斜。
这首清代王士禄的《望江南·望苏门二首(其二)》描绘了诗人对苏门的美好向往和闲适生活的憧憬。"苏门好,何日得巾车"表达了诗人对苏门之地的赞美和渴望能早日驾着轻便的巾车前往。"安乐有窝销白日,啸台无恙卧青霞"进一步描绘了苏门的宁静与惬意,想象在那里度过悠然自得的日子,啸台依旧,可以静静地躺在青霞之中。最后的"微咏帽檐斜"则以轻松的姿态收尾,暗示诗人期待在这样的环境中轻轻吟唱,享受生活的诗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苏门宁静环境的喜爱之情。
自从邹叟没,谁复定一是。
明明承儒统,隐隐已偏倚。
沿流至南宋,朱陆皆禅喜。
语录徒增加,乾坤莫经理。
神州遂陆沈,无人责诸己。
习斋痛覆辙,披古怀芳轨。
天人自负荷,明亲竟端委。
谫陋步其后,衰老忧颓靡。
忽从宦海中,闻声怀彼美。
目电四存编,神倾北杨里。
千山万壑人,朅来共践履。
谓予非故尔,正学原如此。
愿告偕同人,卓立洗所耻。
新春桃李妍,圣道从兹起。
三复贶我吟,把臂情何已。
船头水怪奔,船后潜蛟吼。
巨石森我左,白波喷我石。
轻舟如飞梭,中容一线溜。
榜人划水开,势与雷霆斗。
捩柁急就之,赑屃伸颈脰。
谹然一声中,生死判清昼。
相传此惊滩,估客屡倾覆。
禅家指迷途,莲花工刻镂。
双柱立中央,呼吸金石奏。
回思下滩时,双瞳瞩前后。
相距一发间,避险如避臭。
三老犹色变,而况僮仆陋。
南来山水乡,到处堪宿留。
垂堂尚有箴,何事建溪走。
平地波澜兴,祸福巧相凑。
足迹皆宿缘,平生藉天佑。
日午恶风恬,城近惊魂收。
且看石上鸟,浴浪正褰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