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得罪迁南夷,性命顷刻存篙师。
风吹波荡到官舍,号呼谁复相闻知。
小园畜蚁防橘蠹,空庭养蜂收蜜脾。
读书一生空自笑,卖盐竟日那复词。
城中清溪可濯漱,城上连峰堪幕帷。
十千薄俸聊足用,鱼多米贱忧无訾。
东坡居士最岑寂,岌然深丛见狐罴。
坐隅止鵩偶成赋,槃中食蟆时作诗。
怜君富贵可炙手,一时出走羞啜醨。
泽傍憔悴凡几岁,胸中芥蒂无一釐。
江山别来今久矣,不独能言能画之。
同朝执手不容久,笑我野马方受羁。
袖中短卷墨犹湿,傍人笑指吾侪痴。
方求农圃救贫病,它年未用讥樊迟。
我昔得罪迁南夷,性命顷刻存篙师。
风吹波荡到官舍,号呼谁复相闻知。
小园畜蚁防橘蠹,空庭养蜂收蜜脾。
读书一生空自笑,卖盐竟日那复词。
城中清溪可濯漱,城上连峰堪幕帷。
十千薄俸聊足用,鱼多米贱忧无訾。
东坡居士最岑寂,岌然深丛见狐罴。
坐隅止鵩偶成赋,槃中食蟆时作诗。
怜君富贵可炙手,一时出走羞啜醨。
泽傍憔悴凡几岁,胸中芥蒂无一釐。
江山别来今久矣,不独能言能画之。
同朝执手不容久,笑我野马方受羁。
袖中短卷墨犹湿,傍人笑指吾侪痴。
方求农圃救贫病,它年未用讥樊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题王诜都尉画山水横卷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自身流放南夷的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画中的山水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友人王诜的同情和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诗中,苏辙回忆自己因罪被贬,生命危在旦夕,幸亏篙师救助得以保全。他描述了在流放地的生活琐事,如养蚁防虫、养蜂取蜜,但读书无用,只能靠卖盐度日,生活清苦。他对王诜的富贵生活表示羡慕,同时也自嘲自己的落魄,感叹身处荒僻之地,如同狐狸和熊罴般孤独。
诗人感慨时间流逝,山水依旧,而人事已非,自己不仅失去了仕途,也失去了与同僚交往的机会。他虽身处困境,但仍寄希望于田园生活能解救贫困,对未来保持乐观态度,暗示自己不会像樊迟那样过于拘泥于世俗。
最后,诗人提到画卷上的墨迹未干,旁人嘲笑他们的痴态,但诗人并未因此动摇,反而坚守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生活的无奈,又有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江潭共为客,洲浦独迷津。
思积芳庭树,心断白眉人。
同衾成楚越,别岛类胡秦。
林岸随天转,云峰逐望新。
遥遥终不见,默默坐含嚬。
念别疑三月,经游未一旬。
孤舟多逸兴,谁共尔为邻。
四邻多是老农家,百树鸡桑半顷麻。
尽趁晴明修网架,每和烟雨掉缲车。
啼鸾偶坐身藏叶,饷妇归来鬓有花。
不是对君吟复醉,更将何事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