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塔前衣付后,更传何物示于人。
双珠迸出刹竿倒,直得寒光彻四邻。
多子塔前衣付后,更传何物示于人。
双珠迸出刹竿倒,直得寒光彻四邻。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法泰所作的《颂古十二首》中的第十二首。诗中描述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在多子塔前,有人将衣物交付给后人,但并未明确传递什么具体物品。接着,诗人以奇特的意象描绘了塔上的双珠突然迸发,刹竿随之倾倒,这股强烈的光芒甚至穿透了四周,照耀四方。这个画面富有象征意义,可能暗示着某种精神传承或启示的力量,超越了物质的传递,直指人心,照亮了周围的人们。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禅宗诗歌常见的以物寓理的手法。
水光山翠一城浮,碧瓦朱甍万井稠。
平日居人皆富庶,少年新掾更风流。
传家妙术观尊府,决狱能声擅剧州。
利刃有馀清兴足,不应诗句废江楼。
游骑来逢雨,宁全是折磨。
山神应洗路,恐惹俗尘多。
黄昏兀坐对疏竹,歘有寒光临蔀屋。
焚香发轴得新诗,炯炯骊珠二十六。
三唐妙音久已断,辋川丽藻今能续。
报瓜何必枉琼华,抵鹊奚须费明玉。
韩豪苏仙吁可畏,白俗元轻何足录。
从此磬湖三亩园,绝胜李愿一盘谷。
古绸于今婺,盖亦一壮县。
剧繁号难理,百令无一健。
英英晏伯安,年壮政则练。
咄嗟扫宿弊,谈笑了宿案。
公庭坐无事,自可名道院。
老眼空四海,于公惊创见。
今公赋归欤,敢以一语饯。
边陲正驿骚,朝野未閒燕。
公才浩纵横,敌可受八面。
要须诣明光,上书还自荐。
口伐或箸筹,收功在不战。
不然飞刍粟,坐使军储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