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绸于今婺,盖亦一壮县。
剧繁号难理,百令无一健。
英英晏伯安,年壮政则练。
咄嗟扫宿弊,谈笑了宿案。
公庭坐无事,自可名道院。
老眼空四海,于公惊创见。
今公赋归欤,敢以一语饯。
边陲正驿骚,朝野未閒燕。
公才浩纵横,敌可受八面。
要须诣明光,上书还自荐。
口伐或箸筹,收功在不战。
不然飞刍粟,坐使军储羡。
古绸于今婺,盖亦一壮县。
剧繁号难理,百令无一健。
英英晏伯安,年壮政则练。
咄嗟扫宿弊,谈笑了宿案。
公庭坐无事,自可名道院。
老眼空四海,于公惊创见。
今公赋归欤,敢以一语饯。
边陲正驿骚,朝野未閒燕。
公才浩纵横,敌可受八面。
要须诣明光,上书还自荐。
口伐或箸筹,收功在不战。
不然飞刍粟,坐使军储羡。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喻良能所作的《送晏伯安》,表达了对晏伯安的赞赏和对其未来的期许。诗中首先称赞了婺县的古老与雄壮,指出当地政务繁重,以往难以治理。然而,诗人提到晏伯安年轻有为,政治经验丰富,一上任就迅速扫除旧弊,轻松解决复杂问题,使得公庭清闲如道院。诗人惊叹于晏伯安的见识广博,认为他有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甚至可能在不战而胜的情况下平定边疆纷争。
诗人祝愿晏伯安在归乡之际,能够凭借他的才能继续为国效力,建议他向朝廷进言自荐,通过智慧而非武力来取得胜利。最后,诗人警告若不采取这样的策略,可能会导致军需储备短缺。整首诗洋溢着对晏伯安的钦佩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同时也寄予了对他的深深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