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都峰似仙人掌,一见惊如太华峰。
掌上石楼无路上,巨灵曾此擘芙蓉。
天都峰似仙人掌,一见惊如太华峰。
掌上石楼无路上,巨灵曾此擘芙蓉。
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诗人将天都峰比喻为仙人掌,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形状,更赋予了它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接着,“一见惊如太华峰”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天都峰的壮观与独特,仿佛是华山的再现,令人震撼。
“掌上石楼无路上”,进一步渲染了天都峰的险峻与神秘,仿佛是掌心之上的石楼,难以攀登,充满了不可触及的美感。最后,“巨灵曾此擘芙蓉”一句,运用神话传说中的巨灵神,来描述天都峰的雄伟与壮丽,如同巨灵曾经在此劈开芙蓉,留下不朽的痕迹,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对天都峰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山峰的自然之美,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想象,使得读者在欣赏诗句的同时,仿佛能亲临其境,感受到那份震撼与敬畏。
客里登高意若何,笑扶藜杖兴还多。
叶金委地谁能布,山剑横天不受磨。
随遇可无挥翰手,感时空有断肠歌。
尚怜把菊烟尘外,自镜衰容半欲酡。
入眼青红,小玲珑、飞檐度云微湿。
绣槛展春,金屋宽花,谁管采菱波狭。
翠深知是深多少,不都放、夕阳红入。
待装缀,新漪涨翠,小圜荷叶。此去春风满箧。
应时锁蛛丝,浅虚尘榻。
夜雨试灯,晴雪吹梅,趁取玳簪重盍。
卷帘不解招新燕,春须笑、酒悭歌涩。
半窗掩,日长困生翠睫。
夜分溪馆渔灯,巷声乍寂西风定。
河桥径远,玉箫吹断,霜丝舞影。
薄絮秋云,澹蛾山色,宦情归兴。
怕烟江渡后,桃花又泛,宫沟上、春流紧。
新句欲题还省。透香煤、重牒误隐。
西园已负,林亭移酒,松泉荐茗。
携手同归处,玉奴唤、绿窗春近。
想骄骢、又踏西湖,二十四番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