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步投禅寺,焚香展御容。
人间垂法象,天宇出真龙。
隆准符高帝,虬髯轶太宗。
扫除开八表,荡涤剪群凶。
大化乘陶冶,元功赖发踪。
本支书胙德,臣辟记勋庸。
遗像荒山守,尘函古刹供。
神灵千载后,运会百年重。
痛迫西周灭,愁深朔漠烽。
万方多蹙蹙,薄海日喁喁。
臣籍东吴产,皇恩累叶封。
天颜仍左顾,国难一趋从。
飘泊心情苦,来瞻拜跪恭。
异时司隶在,可许下臣逢。
肃步投禅寺,焚香展御容。
人间垂法象,天宇出真龙。
隆准符高帝,虬髯轶太宗。
扫除开八表,荡涤剪群凶。
大化乘陶冶,元功赖发踪。
本支书胙德,臣辟记勋庸。
遗像荒山守,尘函古刹供。
神灵千载后,运会百年重。
痛迫西周灭,愁深朔漠烽。
万方多蹙蹙,薄海日喁喁。
臣籍东吴产,皇恩累叶封。
天颜仍左顾,国难一趋从。
飘泊心情苦,来瞻拜跪恭。
异时司隶在,可许下臣逢。
此诗由清代诗人顾炎武所作,题为《恭谒高皇帝御容在灵谷寺》。诗中描绘了诗人步入禅寺,恭敬地焚香礼拜,瞻仰高皇帝御容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皇帝的形象,表达了对帝王权威与历史地位的崇敬。
首联“肃步投禅寺,焚香展御容”,以“肃步”形容诗人步入禅寺时的庄重姿态,接着“焚香”和“展御容”则展现了诗人对高皇帝的虔诚礼拜。颔联“人间垂法象,天宇出真龙”,运用比喻手法,将高皇帝比作“真龙”,象征其非凡的统治力和深远的影响。
颈联“隆准符高帝,虬髯轶太宗”,进一步赞美高皇帝的英姿与才能,与唐太宗相比较,突出其卓越之处。尾联“扫除开八表,荡涤剪群凶”,描绘了高皇帝平定天下、扫除邪恶的伟业,彰显其历史功绩。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继续颂扬高皇帝的治国之策、功绩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如“大化乘陶冶,元功赖发踪”,强调高皇帝的政策对社会的深远影响;“本支书胙德,臣辟记勋庸”,赞颂高皇帝的德行与臣下的忠诚;“遗像荒山守,尘函古刹供”,表达对高皇帝形象与精神的永恒纪念。
最后两联,诗人抒发了对高皇帝的怀念之情,以及自己作为臣子的感慨。诗人提到自己来自东吴,蒙受皇恩,表达了对高皇帝的感激与追随之心。同时,也流露出面对国家危难时的忧虑与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高皇帝的赞美与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相好。
生男与育女,所期在偕老。
我生叨国恩,显宦亦何早。
班资忝亚卿,巡抚历边徼。
自愧才力薄,无功答穹昊。
勉力效驱驰,庶以赎天讨。
汝居辇毂下,闺门日幽悄。
大儿在故乡,地远音信杳。
二女正娇痴,但索梨与枣。
况复家清贫,生计日草草。
汝惟内助勤,何曾事温饱。
而我非不知,报主事非小。
忠孝世所珍,贤良国之宝。
尺书致慇勤,此意谅能表。
岁寒松柏心,彼此永相保。
行家织锦成染别,牡丹花红杏花白。
作双紫燕对衔春,一疋锦成过半月。
持来画堂捲复开,佳人细意为剪裁。
银灯连夜照针黹,平明设宴章华台。
为君著衣舞垂手,看得风光满杨柳。
蝶使蜂媒无定栖,万蕊千花动衣袖。
回回舞罢换新衣,新衣未缝锦下机。
怜新弃旧人所悲,百年欢乐唯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