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文考,剪灭大商。发将天命,戈矛有光。
非余武兮,独夫自亡。非余武兮,天启先王。
天命文考,剪灭大商。发将天命,戈矛有光。
非余武兮,独夫自亡。非余武兮,天启先王。
这首诗《克商操》由宋代诗人薛季宣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对古代帝王功过是非的深刻思考。
“天命文考,剪灭大商。”开篇即以“文考”二字点明了历史人物的崇高地位,暗示其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角色。接着,“剪灭大商”四字简洁有力,描绘出这位历史人物在历史上所做出的决定性行动,成功推翻了强大的商朝政权,改写了历史的走向。
“发将天命,戈矛有光。”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位历史人物的决策与行动,不仅得到了上天的指引(“发将天命”),其使用的武器(“戈矛”)也闪耀着胜利的光芒。这不仅是对军事胜利的赞美,也是对其决策智慧和领导能力的高度肯定。
“非余武兮,独夫自亡。”这两句转折,从正面转向反面,指出并非是这位历史人物的武力强大,而是独夫(指孤立无援的君主)自身走向灭亡。这种对比手法,突出了历史人物的智慧与策略,以及对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
“非余武兮,天启先王。”最后两句再次强调,这位历史人物的成功并非依靠个人武力,而是上天的启示与先王的指引。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天人感应、圣人之道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传承与先贤智慧的尊重。
整体而言,《克商操》通过精炼的语言,展现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与对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既赞扬了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又反思了权力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是一首富有哲理深度的历史咏叹诗。
鹈鴂才鸣歇众芳,忽看佳菊变秋光。
江头雨涨梅同熟,陇上风清麦正黄。
莫待重阳拚一醉,不愁长夏自微凉。
篱根休遣儿曹见,又说梨花捧寿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