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日落东山黄。侬唱竹枝行晚凉。
十幅蒲帆弓样满,南风吹过白龙堂。
西山日落东山黄。侬唱竹枝行晚凉。
十幅蒲帆弓样满,南风吹过白龙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首句“西山日落东山黄”以夕阳西下,山色渐染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侬唱竹枝行晚凉”则引入了人物活动,一位歌手在傍晚的凉风中吟唱着竹枝词,增添了诗作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
“十幅蒲帆弓样满”一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将蒲帆比作满弓,既表现了帆船在湖面上航行时的动态美,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力量与人类智慧和谐共存的赞美。最后,“南风吹过白龙堂”则以南风轻拂,船只穿越白龙堂的场景结束,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壮丽,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语言简洁流畅,意境深远,富有画面感和音乐性。
溪云酝酿社公雨,肯踏寒莎过阿戎。
亦有小诗拈未出,且携瀑布煮春风。
黄钟九寸裁为律,六吕六律相配匹。
嶰谷参差十二筒,猗管城子从此出。
上古苍颉初制字,后人蒙恬始造笔。
吴云不律燕云弗,韵书又以律为聿。
曰方曰册刀削之,削之笔之作以述。
析竹蘸墨丝其端,龙图龟书就篇帙。
秋兔拔毛号毛颖,愈奇愈巧愈精密。
脩管执之以为柄,短管窍之以为室。
其实不过一毫端,良工于此有神术。
锋但欲齐忌太尖,翠羽鼠须俱不必。
老夫平生学欧颜,晚脱场屋涂注乙。
著书弃笔如丘山,使年将及三万日。
眼花尚能写蝇头,笔不如意辄怒叱。
江淮笔工千百家,孰甲孰乙我所悉。
鸡距散卓杨日新,不落第二亦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