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衮丛中衣褐客;少年场内杖藜人。
-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清代文学家李渔的《厅联》。诗中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通过对比,展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绣衮丛中衣褐客”,绣衮,即绣有龙凤图案的官服,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此句描绘了一位身着平民服饰(褐客)的人置身于官服簇拥的环境中,暗示了这位人物可能拥有非凡的智慧或才华,能够在权贵云集之处保持独立与低调,或是以另一种方式影响着权力的运作。
“少年场内杖藜人”,少年场,指的是年轻人聚集的场所,如学堂、游乐场等。杖藜,即手持拐杖,常用来形容年老体弱之人。此句刻画了一个年轻却步履蹒跚的形象,可能是在表达对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的关注,或是对他们在追求梦想时可能遇到的困难的同情。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衣褐客”与“杖藜人”的形象,反映了人生的多面性:既有在权力中心默默耕耘的智者,也有在青春岁月中面对挑战的年轻人。这样的对比,既是对个体命运的深刻洞察,也是对社会现象的巧妙揭示,体现了李渔对于人生百态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答杨世子诗
太华五千仞,长河九万里。
山川每蕴玉,人物多君子。
丞相朝所宗,太尉国之纪。
若人惟杰出,济世承馀祉。
趋庭遵教义,博物兼文史。
奇声振宛洛,雅论穷名理。
伊余苦疲病,寂寞罕宾游。
不言驱驷马,于焉访一丘。
缟纻始云赠,胶漆乃相投。
优枕空长想,骖蹇遂无由。
忽此承来翰,华藻殊辉焕。
虽则滥吹嘘,可以蠲忧叹。
怀袖终不灭,掌握方留玩。
和风初应律,山莺已复新。
芳菲徒自好,节物不关人。
劳歌虽有曲,无以报阳春。
诗二十五首·其八九月六日夕云林喻作与许侯
沧房焕东霞,紫造浮绛晨。
双德秉道宗,作镇真伯藩。
八台可盻目,北看乃飞元。
清净云中视,眇眇蹑景迁。
吐纳洞岭秀,藏晖隐东山。
久安人事上,日也无虚间。
岂若易翁质,反此孩中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