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门幽独傍江城,江水清含地气清。
隔岸楼台人醉死,绕阶松竹夏寒生。
路经桥远尘难过,僧占閒多俗不争。
唯有行吟憔悴客,这回须去濯长缨。
寺门幽独傍江城,江水清含地气清。
隔岸楼台人醉死,绕阶松竹夏寒生。
路经桥远尘难过,僧占閒多俗不争。
唯有行吟憔悴客,这回须去濯长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寺庙生活图景,既有自然美景的描写,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和淡然。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李觏在宋代所特有的诗风,其用字简洁而意境深远。
“寺门幽独傍江城”一句,通过设定寺庙位于江边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孤寂与宁静之感。紧接着,“江水清含地气清”则更深化了这种清净无为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清新的空气。
“隔岸楼台人醉死,绕阶松竹夏寒生”这两句中,诗人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寺庙与世俗生活的不同。隔岸的楼台里人们沉浸于酒精和欢乐,而寺院内却是清凉自在,松竹之间充满了生命力。
“路经桥远尘难过”一句,通过描写道路遥远、尘土难以逾越,暗示了世间纷争与寺庙的距离和隔绝。紧接着,“僧占閒多俗不争”则直接点出了僧侣选择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唯有行吟憔悴客,这回须去濯长缨”,诗人自称为憔悴之客,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心境,同时也提出了这次将要离去,可能是对某种精神追求或生活状态的象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寺院及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与世俗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超脱和内心平静的向往。
公馀赢得片时休,徙倚危亭豁倦眸。
屹屹独存今岳阜,滔滔不尽古湘流。
犹看雪意微茫在,顿觉春光骀荡浮。
举酒莫论今古事,只将身世付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