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携瓶锡新安去,寒雨西风落叶频。
江水浅深清见底,山程高下险摧轮。
社中香火延开士,肘后方书济俗人。
乡树再寻南国路,禅房空锁帝城尘。
旧传心印都忘念,自有衣珠岂患贫。
四众仰瞻谁见顶,千家应供定分身。
宰官多结空门友,外护须依守土臣。
想到临川逢内史,翻经相对一嚬伸。
独携瓶锡新安去,寒雨西风落叶频。
江水浅深清见底,山程高下险摧轮。
社中香火延开士,肘后方书济俗人。
乡树再寻南国路,禅房空锁帝城尘。
旧传心印都忘念,自有衣珠岂患贫。
四众仰瞻谁见顶,千家应供定分身。
宰官多结空门友,外护须依守土臣。
想到临川逢内史,翻经相对一嚬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携带酒具前往新安的景象,途中遇到了寒冷的雨水和西风,以及随之落下的树叶。诗中的“江水浅深清见底”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观察,而“山程高下险摧轮”则透露出旅途中的艰难与险阻。
在社庙中,香火延续,显示出人们对信仰的坚持和传承。诗人提及“肘后方书济俗人”,可能是在表达一种文化或学术的追求与分享。此外,“乡树再寻南国路”、“禅房空锁帝城尘”则是诗人对于家乡和历史遗迹的回忆与思考。
“旧传心印都忘念,自有衣珠岂患贫”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经历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物质财富的平常观念。紧接着,“四众仰瞻谁见顶,千家应供定分身”可能是在描写一位高僧或德高望重之人的威仪和影响力。
“宰官多结空门友,外护须依守土臣”则是对当权者与佛教界人士交好的描述,以及对地方保护与管理的关注。而最后,“想到临川逢内史,翻经相对一嚬伸”则是在提及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回忆,以及在阅读经典时的某种情感流露。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所见所感,展现了一个充满文化意蕴、宗教思考以及个人情感的世界。
雁声入泬寥,节节传哀音。
哀音不可听,听之感中襟。
客从远方来,幽忧久攒心。
始为饥寒谋,今无可栖林。
浮生抹电如,休计升与沉。
奈此口体累,议者何铄金。
为客亦良苦,愁见积叶深。
壮气归消磨,羸病力不任。
狂走拥虚器,空卧庐山阴。
蒙头难禦风,煮尽石鼎蔘。
何时理晴竿,把钓花溪浔。
思归未可归,床蛩自纵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