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向桃花又问津,只今已是武陵人。
经旬芝术还歌枕,细雨林塘不住春。
一入青山疏故旧,千秋素业在沉沦。
湖边似有渔舟路,急与秋风长绿蘋。
莫向桃花又问津,只今已是武陵人。
经旬芝术还歌枕,细雨林塘不住春。
一入青山疏故旧,千秋素业在沉沦。
湖边似有渔舟路,急与秋风长绿蘋。
这首《暮春》由明代诗人宗臣所作,描绘了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莫向桃花又问津”,以桃花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短暂,劝诫人们不要过于留恋逝去的美好时光,暗示着春天即将消逝。接着,“只今已是武陵人”一句,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或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着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逃避之意。
“经旬芝术还歌枕,细雨林塘不住春”两句,通过描述连续十天芝草与灵芝生长的情景,以及细雨滋润下的林塘依旧充满生机,表现了春天生命力的顽强与不息,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永存的渴望。
“一入青山疏故旧,千秋素业在沉沦”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进入青山之中,与老朋友渐行渐远,古老的事业也似乎在逐渐衰败,流露出一种对友情与事业变迁的感慨。
最后,“湖边似有渔舟路,急与秋风长绿蘋”描绘了一幅湖边渔舟与绿蘋的画面,预示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循环。诗人希望在即将到来的秋天,也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与自然和谐共处。
整首诗通过对暮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