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杜老集大成,天然古淡足佳句。
风烟万里瞿塘秋,夺造化工归咏赋。
最爱归云返照奇,每欲形容意难赴。
词臣家法传北苑,爰教老笔写烟树。
滃滃叆叆满谷白,槿篱茅舍依微露。
天外一棱独迥绝,映带红霞正秋暮。
江声澎湃疑聒耳,树色苍凉信消虑。
杜句佳矣图之难,双美合并岂神助。
何必崎岖历剑关,即坐江楼观滟滪。
诗中杜老集大成,天然古淡足佳句。
风烟万里瞿塘秋,夺造化工归咏赋。
最爱归云返照奇,每欲形容意难赴。
词臣家法传北苑,爰教老笔写烟树。
滃滃叆叆满谷白,槿篱茅舍依微露。
天外一棱独迥绝,映带红霞正秋暮。
江声澎湃疑聒耳,树色苍凉信消虑。
杜句佳矣图之难,双美合并岂神助。
何必崎岖历剑关,即坐江楼观滟滪。
此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董邦达画杜甫诗意歌》,是对画家董邦达所绘杜甫诗意画的赞颂。诗中以杜甫的诗歌为灵感,描绘了杜甫作品中的意境与情感。
首先,诗人赞美了杜甫诗歌的集大成与天然古淡之美,指出其诗句足以成为佳句。接着,通过“风烟万里瞿塘秋”一句,将读者带入杜甫笔下壮阔的秋日瞿塘景象,展现了杜甫诗歌中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诗人特别喜爱杜甫诗中关于“归云返照”的奇景,表达了对这种意境难以言表的喜爱之情。
进一步,诗人提到杜甫诗歌中的“词臣家法”,并赞扬了北苑(可能指杜甫的居所或创作环境)的氛围,以及杜甫用老笔描绘烟树的技巧。通过“滃滃叆叇满谷白,槿篱茅舍依微露”这两句,诗人描绘了一幅充满雾气的山谷景象,以及隐约可见的农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远的乡村风光。
随后,诗人描述了远处山峰的独特形状,与晚霞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秋日傍晚的美丽画卷。江水的澎湃之声似乎在耳边回响,而树木的颜色则让人感到宁静与沉思。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杜甫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认为其语言与画面的结合并非偶然,而是神助的结果。
最后,诗人以“何必崎岖历剑关,即坐江楼观滟滪”结束,表达了即使不亲自经历艰难险阻,也能通过观赏杜甫的诗歌和董邦达的画作,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整首诗通过对杜甫诗歌和董邦达画作的赞美,展现了对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欣赏。
昔君赋鱼鱼有灵,夜挟震电飞苍冥。
我藏君字入匣永,墨光剑气奔雷霆。
乖龙因此却相妒,诃叱雷电閟烟雾。
阳乌薄蚀朱鸟官,荧惑凭陵赤蛇度。
绿章封事朝九关,帝意鸿濛阍者怒。
客从清溪溪上来,为言明府何奇哉。
清晨坐衙昼飞檄,席卷太乙三山回。
怪来山前雨不过,社鬼山灵独欺我。
凤冈熊峡百里间,飘然忽西无不可。
遥知组辔行秋田,老翁拜迎桑树边。
虎髯堂堂有仙气,平原鲁公作雷吏。
长安食肉多虎头,大鼎六尺誇函牛。
挝钟考鼓燕未足,鼎折还惊覆公餗。
山中儒生守蠹鱼,一朝射策升天衢。
居官廪禄不及口,釜甑长年满尘垢。
一贫一富俱可伤,一饥一饱俱亡羊。
今我闭门学祀灶,祀灶何用神仙方。
敬为告曰:灶兮灶兮但使我生不富不贫,适饱适饥朝从尔餐夕从尔糜。
时时得佳茗,与尔同襟期。
君不见青原山紫芝客,独立清风洒兰雪。
兰雪堂中一事无,茶灶笔床相媚悦。
方其煮茶时,自抚一曲琴。
琴声落茶鼎,宛若鸾凤鸣。
客来固自佳,客去情亦适。
坐看茶烟静,松鹤飞相及。
烹茶得趣惟此君,傲睨钟鼎如浮云。
名章俊语出肝肺,白雪璀璨兰芳芬。
兰芳芬,云菡萏,泻入磁瓯碧香满。
更从庞老吸西江,却笑玉川论七碗。
《茶灶歌》【元·陈泰】长安食肉多虎头,大鼎六尺誇函牛。挝钟考鼓燕未足,鼎折还惊覆公餗。山中儒生守蠹鱼,一朝射策升天衢。居官廪禄不及口,釜甑长年满尘垢。一贫一富俱可伤,一饥一饱俱亡羊。今我闭门学祀灶,祀灶何用神仙方。敬为告曰:灶兮灶兮但使我生不富不贫,适饱适饥朝从尔餐夕从尔糜。时时得佳茗,与尔同襟期。君不见青原山紫芝客,独立清风洒兰雪。兰雪堂中一事无,茶灶笔床相媚悦。方其煮茶时,自抚一曲琴。琴声落茶鼎,宛若鸾凤鸣。客来固自佳,客去情亦适。坐看茶烟静,松鹤飞相及。烹茶得趣惟此君,傲睨钟鼎如浮云。名章俊语出肝肺,白雪璀璨兰芳芬。兰芳芬,云菡萏,泻入磁瓯碧香满。更从庞老吸西江,却笑玉川论七碗。
https://shici.929r.com/shici/mnJpDp.html
水入归墟长不枯,稳卧一叶凌苍虚。
青年漫浪老白发,岁久无奈安之乎。
只今起动金陵滞,台章日日提英乂。
蚤期抱策当济时,岂谓能诗谩惊世。
东家有人作金坞,西家有妾歌玉树。
相如也有子虚赋,襄阳自爱不才句。
喜来二子足徜徉,春申港头秋雨傍,长河可傍海可航。
好著青钱乞三老,我亦挈家还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