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游净室别云林,曲曲山溪步步深。
轮尺筠竿紫粉坠,垂寻泉脉玉丝斟。
不因初狭历层磴,那得中宏畅远襟。
耽静未宜归敕政,安能个里学安心。
言游净室别云林,曲曲山溪步步深。
轮尺筠竿紫粉坠,垂寻泉脉玉丝斟。
不因初狭历层磴,那得中宏畅远襟。
耽静未宜归敕政,安能个里学安心。
此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净室,远离尘嚣,步入幽深山溪的景象。首句“言游净室别云林”点明了行踪,净室与云林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接着,“曲曲山溪步步深”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深远。
“轮尺筠竿紫粉坠,垂寻泉脉玉丝斟”两句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竿与泉水的细节,紫粉与玉丝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之美。竹竿的紫色粉末象征着自然界的色彩斑斓,而玉丝则形象地描绘了泉水的清澈与细腻,仿佛是大自然精心斟酌的琼浆。
“不因初狭历层磴,那得中宏畅远襟”表达了诗人深入探索后的感受,通过攀登陡峭的山路,才能领略到内心深处的广阔与自由。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心灵之旅的深刻感悟。
最后,“耽静未宜归敕政,安能个里学安心”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政务的疏离感。他意识到,在这远离尘嚣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学会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