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卜筑傍东林,老去寻山恐未深。
江上琵琶自秋月,如何却有世间心。
草堂卜筑傍东林,老去寻山恐未深。
江上琵琶自秋月,如何却有世间心。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名为《琵琶亭二首(其二)》。邵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草堂卜筑于东林之侧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追求。然而,诗中又借江上的琵琶声,引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似乎在探讨人与自然、心灵与外界的关系。
“草堂卜筑傍东林,老去寻山恐未深。” 开篇两句,诗人以“草堂卜筑”描绘了自己在东林旁建造居所的情景,透露出一种归隐山林、寻求内心宁静的意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愈发渴望深入自然,探寻内心的深处,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江上琵琶自秋月,如何却有世间心。” 后两句则通过江面上琵琶声的描写,引入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琵琶声在秋月下悠扬,似乎与世隔绝,但诗人却敏锐地察觉到其中蕴含着世俗之心。这不仅是在描述琵琶声的意境,更是在探讨艺术与现实、自然与人心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人似乎在思考,即使在远离尘嚣的自然之中,人们的心灵仍难以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展现出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问,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渴望。邵宝以简洁而富有意蕴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既静谧又充满哲思的画面,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