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闻雷开,耳在什么处。
葵花随日转,眼在什么处。
若还眼耳分明,透出千门万户。
芭蕉闻雷开,耳在什么处。
葵花随日转,眼在什么处。
若还眼耳分明,透出千门万户。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思岳的作品,以芭蕉和葵花为物象,寓言人的感知与观察。"芭蕉闻雷开"描绘了芭蕉听到雷声后展开叶子,象征着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耳在什么处"则暗示耳朵的功能在于聆听,此处以疑问形式强调耳朵的位置和作用。同样,"葵花随日转,眼在什么处"通过葵花总是面向太阳的特点,隐喻眼睛的视觉导向,询问眼睛所在。
最后两句"若还眼耳分明,透出千门万户"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如果眼睛和耳朵保持敏锐,就能洞察世间万象,穿透生活的重重门扉,寓意人的心灵洞察力。整体上,这首诗寓言了禅宗关于心性觉醒和洞悉世事的修行理念。
此会君能说。是死生、西山孤竹,南阳诸葛。
一卷农书题野老,恨未髯霜鬓雪。
叹末路、千钧一发。
破碎山河闲甲子,能几番、收泣谈风月。
送君去,秋萧瑟。悲欢付与河梁别。
极苍茫、风掀海立,云低宙合。
孤楫江心愁士雅,难肉中原白骨。
姑勿许、虞弦响绝。
五季沙陀存正朔,怅销沉、莫数铮铮铁。
且袖手,看天裂。
已孤云寺圮,艳雪楼荒,还溯伊人。
旧日通宾驿,傍青青柳岸,指点难真。
辋川画图何在,摹本认翻新。
叹南渡笺词,西台坐狱,都付沙尘。清门。
百年后,有老辈风流,山谷诗孙。
往事休提起,羡故家文藻,还照清尊。
柳家七郎堪吊,知返杜鹃魂。
忍回首年时,江南惯说乌夜村。
儿时光景浮云换,宵宵短檠依旧。
猊鼎添檀,虾帘押蒜,最是黄昏时候。餐芳吮秀。
尽压瓦霜肥,窥窗月瘦。
万籁沈沈,良书独拥胜清昼。江湖几度载酒。
悔胥疏憔悴,年时奔走。
铁马千蹄,红蟫一发,费我踌躇搔首。观河面皱。
只嚼蕊吹花,情怀尚又。急鼓疏铃,此生消受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