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使还至近畿先寄史院诸同舍二首·其二》
《奉使还至近畿先寄史院诸同舍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倏忽经冬又涉春,年光冉冉暗催人。

要荒一去三千里,晦朔俄惊十二旬。

绝代方言空问俗,蓬山直舍已凝尘。

汗青何日成书去,头白常惭窃禄频。

(0)
注释
倏忽:转眼间。
经:经过。
冬又涉春:从冬天到春天。
年光:时光。
冉冉:渐渐。
要荒:偏远之地。
晦朔:月亮的盈亏,指时间推移。
俄惊:忽然惊觉。
绝代:绝世。
方言:地方语言。
空问俗:徒然询问世俗。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的仙山。
直舍:直指的住所。
已凝尘:已经积满尘埃。
汗青:史册。
何日:何时。
成书:完成书写。
头白:头发变白。
惭:感到惭愧。
窃禄:窃取官禄。
翻译
转眼间冬去春来,时光悄然流逝催人老。
离别故乡远至千里,月圆月缺转眼又是十二个周期。
绝世才子的语言已成空谈,蓬莱仙山的居所积满尘埃。
何时才能把历史书写完毕,白发苍苍总觉愧对俸禄频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所作的《奉使还至近畿先寄史院诸同舍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描述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经历,表达了对时光荏苒、岁月匆匆的感慨。"倏忽经冬又涉春,年光冉冉暗催人",这两句描绘了季节更替之快,让人感受到时光如梭,悄无声息地催人老去。"要荒一去三千里,晦朔俄惊十二旬",诗人以遥远的行程和短暂的月圆月缺为喻,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飞逝。

"绝代方言空问俗,蓬山直舍已凝尘",这里的"方言"和"蓬山直舍"可能指的是与故乡或旧友的联系,暗示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人事变迁的感触。"凝尘"则象征着物是人非,时光留下的痕迹。最后两句"汗青何日成书去,头白常惭窃禄频",诗人感慨何时能将历史记录下来,同时对自己在年纪渐长时仍领取俸禄感到惭愧,流露出对功业未竟的自省和对过去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感叹,以及对个人责任和历史记录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慨。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七夕

夜色灯痕忽满楼,又闻儿女说牵牛。

余情尚袅人间世,残暑初回天下秋。

坐惜景光驰巧匠,一凭浩荡忆灵修。

风怀孤尽行将老,不分平居此夕愁。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一

体之象先,得之自然。心空有以,道大谁传。

蟾在珊瑚之树,蚌蕴明珠之渊,弹指分身兮三千大千。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七

看看,心空骨寒槁木暖,未发髑髅津沥乾。

秋入眼角,春生鼻端。

相呼相唤知音会,为我门前倒刹竿。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六十五

月犀得晕,雾豹养文。有通有变,或合或分。

夜寒河濯斗,山润石生云。

妙湛体前明历历,从交天下乐忻忻。

(0)

禅人写真求赞·其四十五

面孔风埃,身心冷灰。

鲸饮海乾而珊瑚露,龟藏泥暖而芙蓉开。

向去却来,其间变态也掣电轰雷。

(0)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三十四

不居功,不合伴,脱体其间过一遍。

梦觉船浮明月波,眼寒雪拥芦华岸。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