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凋丧悲宗党,寒月凄凉葬旧林。
白发已知邻里暮,伤怀难尽子孙心。
几年赠命涵幽壤,当有铭文记德音。
千里缄词托哀恨,呜呜引者涕中吟。
老人凋丧悲宗党,寒月凄凉葬旧林。
白发已知邻里暮,伤怀难尽子孙心。
几年赠命涵幽壤,当有铭文记德音。
千里缄词托哀恨,呜呜引者涕中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洵为其从叔母杨氏所作的挽词。挽词是一种形式,用于悼念逝者,抒发哀思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亲人去世的悲痛和怀念之情。
"老人凋丧悲宗党,寒月凄凉葬旧林。" 这两句诗通过老人凋零的形象和寒冷月光下的古墓,表现出一种苍凉、哀伤的情绪。"宗党"指的是家族中的长者,"凋丧"则是形容他们逐渐凋零,去世的样子。而"葬旧林"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亡。
"白发已知邻里暮,伤怀难尽子孙心。"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离去后的深切哀思。白发象征着年老,而邻里暮则是指晚年的生活环境,伤怀难尽则强调了哀思之深。
"几年赠命涵幽壤,当有铭文记德音。"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逝者的追念和对其德行的颂扬。"几年"指的是去世多年的亲人,"涵幽壤"则形容他们安息于地下,而"当有铭文记德音"则是希望能够通过文字来永久纪念逝者的美好。
"千里缄词托哀恨,呜呜引者涕中吟。"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想要将自己的哀思和对逝者的思念,通过诗歌传递给远方的人,同时也希望这些文字能够唤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整首挽词以深沉、哀伤的情感为主导,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古人对逝者的缅怀之情以及生命流逝的悲凉。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纷纷儿女花,为人作颜色。
眼饱聊自慰,饥来不堪食。
此花不入谱,岂是凡花匹。
太阳丽天中,正气从午得。
开此丰穰瑞,脱彼风雨厄。
始华郁而甘,未粲光已白。
我行田野间,舒啸意自适。
田者告我言,乐岁兹可必。
但期一饱死,百年漫劳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