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李伯时《渊明东篱图》》
《题李伯时《渊明东篱图》》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彼哉嵇、阮曹,终以明自膏。

靖节固昭旷,归来侣蓬蒿。

新霜著疏柳,大风起江涛。

东篱理黄菊,意不在芳醪。

白衣挈壶至,径醉还游遨。

悠然见南山,意与秋气高。

(0)
注释
彼哉:指代嵇康和阮籍。
明:光明。
靖节:陶渊明的别号。
昭旷:光明磊落。
疏柳:稀疏的柳树。
大风:猛烈的风。
黄菊:黄色的菊花。
芳醪:美酒。
白衣:形容来访者。
径醉:直接喝醉。
南山:指代远处的山。
意与秋气高:心境与秋天的气氛相契合。
翻译
那是嵇康和阮籍,他们的光明最终自我燃烧殆尽。
陶渊明确实光明磊落,归隐后与野草为伴。
初霜覆盖稀疏的柳树,大风吹动江面波涛汹涌。
在东篱下整理菊花,心思并不在美酒之上。
一位白衣人提着酒壶前来,径直喝醉后游玩。
悠然间望见南边的山峦,心境与秋天的凉爽融为一体。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题李伯时〈渊明东篱图〉》,是一篇借古人之口抒写个人情怀的诗作。诗中融入了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彼哉嵇、阮曹,终以明自膏。靖节固昭旷,归来侣蓬蒿。" 这两句开篇即引入了古代隐逸嵇康、阮籍之名,以此表达诗人对他们超然物外、高洁自守的生活态度的赞赏与追随。

"新霜著疏柳,大风起江涛。东篱理黄菊,意不在芳醪。" 这几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秋景图:新降的霜雪覆盖着稀疏的柳树,大风吹拂江面激起波涛;诗人在东篱旁边整理黄菊花,却是出于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而非为了享乐。

"白衣挈壶至,径醉还游遨。悠然见南山,意与秋气高。" 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自在生活:穿着白衣携带酒壶而来,一路上酩酊大醉,然后又继续闲适地游走;在这过程中,他悠然望见南山,内心与秋天的气息相融合,达到了精神上的高度满足和自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隐逸生活的追忆,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归于自然的向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个人精神自由和哲学思考的渴望。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送黎汝常掌教之任

海蚌胎光动彩蟾,休嫌官冷卧穷檐。

长吟管甚年华过,午梦不惊春昼甜。

座上光风花满眼,阶前细雨草侵帘。

舞雩气象今何似,桃李成蹊雨露沾。

(0)

对雪二首·其一

六出偏奇绝,玄机可复论。

夜晴添月色,春早助梅神。

伫望诗情远,孤斟酒兴频。

交加双柏树,彷佛玉龙颜。

(0)

哭陈公晦二首·其一

白屋遭穷命,青云未致身。

琴书遗旧业,笔砚已封尘。

仗义心犹在,工诗世已闻。

归山何日是,絮酒奠苍坟。

(0)

钓月为梁秀夫题十首·其一

渭水流风远,严滩志节高。

沧洲明月底,老兴弄渔舠。

(0)

客至

嫩韭犹堪剪,新醪不用沽。

且须闲一日,烂醉遣儿扶。

(0)

矩洲杂咏五十首·其九

古木交阴水漫川,野人相对石床眠。

幸抛旧梦谈新梦,莫问悬车今几年。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