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李泰叔见菊有感》
《和李泰叔见菊有感》全文
宋 / 沈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雨露萧条岁景催,庭前黄菊未全开。

扬雄嗜酒宁为乐,杜甫愁吟亦薄材。

故国欲归行解绶,沧洲无路可浮杯。

新亭秋兴君知否,潮信方随月色回。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名为《和李泰叔见菊有感》。沈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

首联“雨露萧条岁景催,庭前黄菊未全开”,描绘了一幅秋雨绵绵、时光匆匆的画面,黄菊尚未完全绽放,预示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流转。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颔联“扬雄嗜酒宁为乐,杜甫愁吟亦薄材”,引用了两位古代文人的典故,扬雄以饮酒自娱,杜甫则以忧国忧民的愁思著称。这里将两位文人的情感状态与诗人的自我投射相结合,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百态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颈联“故国欲归行解绶,沧洲无路可浮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隐的愿望。解绶意味着辞官,浮杯则是指在水边饮酒,象征着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这一联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束缚的厌倦。

尾联“新亭秋兴君知否,潮信方随月色回”,点明了诗题中的“新亭”,并以“秋兴”呼应上文的秋日景象。潮信随月色回,既描绘了自然界的规律,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美好事物的期待。这一联以景结情,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社会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沈辽

沈辽
朝代:宋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猜你喜欢

偈二首·其二

如来禅,祖师道,切忌将心外边讨。

从门所得即非珍,特地埋藏衣里宝。

禅家流,须及早,拨动祖师关捩,抖擞多年布袄。

是非毁誉付之空,竖阔横长浑恰好。

君不见寒山老,终日嬉嬉,长年把扫。

人问其中事若何,入荒田不拣信手拈来草。

(0)

颂古四十首·其八

三拜勤劬雪到腰,觅心无处强相饶。

神光冷地思量著,始觉春来雪自消。

(0)

还丹复命篇.七言三十首·其二十二

迩来活计不胜清,一亩沙田手自耕。

晴雨共资春气力,不愁苗稼不滋生。

(0)

夜宿东城有怀二首·其一

风送孤帆掠岸飞,篮舆十里漫追随。

夜深小市无灯火,雪月佳哉祇自知。

(0)

和雨后对月

载酒人无顾寂寥,秋来门巷更萧萧。

风驱雨脚收千嶂,云捲月轮升九霄。

松竹此时聊谷隐,巾车指日见弓招。

登临莫作殊乡念,乘兴时寻小石桥。

(0)

七月既望雨后对月招邻人夜饮不至独酌成诗一首以写一时之景

虹敛江空正寂寥,苦无灯火夜萧萧。

暮潮和雨归沧海,华月穿云上碧霄。

沙路微行尘不到,柴门深闭客难招。

一杯黎酒还成醉,羁枕时闻犬度桥。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