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拜勤劬雪到腰,觅心无处强相饶。
神光冷地思量著,始觉春来雪自消。
三拜勤劬雪到腰,觅心无处强相饶。
神光冷地思量著,始觉春来雪自消。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僧人对修行与悟道的深刻思考。通过“三拜勤劬雪到腰”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修行的艰辛与坚持比作积雪覆盖,形象地展现了修行之路的漫长与不易。而“觅心无处强相饶”则表达了在寻找内心真我时的艰难与执着,似乎是在说,即使在最深的冥想中也难以触及真正的自我。
“神光冷地思量著”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探索,暗示在冷静的思考中,可能有某种超然的智慧或力量(神光)在引导着修行者。最后,“始觉春来雪自消”是一个富有哲理的结尾,意味着随着悟性的增长和内心的觉醒,困扰修行者的困难(如积雪)自然会消融,如同春天到来冰雪融化一样,象征着修行者最终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修行过程中的挑战、坚持与最终的领悟,展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平静与解脱的主题。
折却乌藤,便寻茅屋,谁知剩水残山。
凿池种树,梅竹任萦环。
芳草閒花覆地,烟霞里、藓径柴关。
无人到,春风秋月,松菊伴幽潺。
箪瓢随分过,无荣无辱,樵路渔湾。
与林猿谷,鸟暮乐朝欢。
扫净情尘业垢,披衣坐、真息养还。
丹优游处,孤琴只鹤,霜露不凋颜。
麈湖峰下,结云松巢子,动忘昏晓。
浮世衰荣无限事,一笑浪沤萍蓼。
翠竹黄花,水声山色,此味知多少。
湛然莹彻,色空俱自明了。
天光云影徘徊,写长空色,一镜澄清沼。
春去秋来心自在,付与野情鱼鸟。
海阔江平,月明风细,清籁传音杳。
便须飞步,沧溟朗吟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