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却乌藤,便寻茅屋,谁知剩水残山。
凿池种树,梅竹任萦环。
芳草閒花覆地,烟霞里、藓径柴关。
无人到,春风秋月,松菊伴幽潺。
箪瓢随分过,无荣无辱,樵路渔湾。
与林猿谷,鸟暮乐朝欢。
扫净情尘业垢,披衣坐、真息养还。
丹优游处,孤琴只鹤,霜露不凋颜。
折却乌藤,便寻茅屋,谁知剩水残山。
凿池种树,梅竹任萦环。
芳草閒花覆地,烟霞里、藓径柴关。
无人到,春风秋月,松菊伴幽潺。
箪瓢随分过,无荣无辱,樵路渔湾。
与林猿谷,鸟暮乐朝欢。
扫净情尘业垢,披衣坐、真息养还。
丹优游处,孤琴只鹤,霜露不凋颜。
这首元末明初张宇初的《满庭芳·山居》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山居生活画卷。开篇以“折却乌藤”、“寻茅屋”起笔,展现出诗人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清简生活。接着,“剩水残山”寓言了山居环境的清幽,而“凿池种树”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悉心经营。
“梅竹任萦环”写出了梅竹环绕的景致,暗示了诗人高洁的人格追求。接下来,“芳草閒花覆地,烟霞里、藓径柴关”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的静谧与闲适,春风秋月相伴,松菊为友,溪流潺潺,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
“箪瓢随分过,无荣无辱”表达了诗人知足常乐的心态,不追求世俗的荣华,甘于渔樵生活。与自然生物共处,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扫净情尘业垢”,达到了内心的宁静。“披衣坐、真息养还”描绘了他修身养性的场景,身处山林之中,心境如霜露般清澈。
最后,“丹优游处,孤琴只鹤,霜露不凋颜”是诗人理想生活的写照,悠然自得,与世无争,琴鹤为伴,即使岁月流逝,容颜依旧青春不老。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追求自然与心灵和谐的隐逸情怀。
西风挽不来,残暑推不去。
出门厌靴帽,税驾喜巾屦。
道山邻日月,清樾深牖户。
同舍多望郎,閒官无窘步。
少监岩壑姿,宿昔廊庙具。
行趋补衮职,黼黻我王度。
归休饮热客,觞豆愆调护。
浩然养灵根,勿药有神助。
寄声旧僚属,训诂及匕箸。
尚怜费谏纸,玉唾洒新句。
北焙碾玄璧,谷帘煮甘露。
何时临书几,剥芡谈至暮。
追随城西园,残暑欲退席。
夜凉雨新休,城谯挂苍璧。
佳人携手嬉,调笑忘日夕。
刘侯本将家,今为读书客。
诗名二十年,风雅自推激。
牛铎调黄钟,薪馀合琴瑟。
食无千户封,句有万人敌。
颇类邺侯家,连墙架书册。
残编汲县冢,半隶鸿都壁。
渠成亦秦利,愿公多购获。
竟须卜比邻,劳苦相饮食。
身有小丑女,已自喜翰墨。
要传未见书,遮眼差有益。
人生但安乐,券外岂吾力。
分鹿谁觉梦,亡羊路南北。
公今百寮底,雪发不胜帻。
爱公欲湔拂,顾我已头白。
雁雁随春风,过乡县。烟雨昏,行不乱。
同安乐,共忧患。云重重,不相见。日昳晡,下平湖。
十十五五依黄芦,得粒不啄鸣相呼。
新妇见雁怀征夫,上堂曳袑裾,四拜启阿姑。
人言雁寄书,审能寄书无。
阿姑语新妇,古来无此事,今安得此语。
新妇祝雁好自去,勿学水中恋涔鱼。
寄汝尺素上有书,塞北春寒用当襦。
寄书与阿谁,我家苏校尉,海上牧羊儿。
为言妾能事君母,勿负汉恩作降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