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雁随春风,过乡县。烟雨昏,行不乱。
同安乐,共忧患。云重重,不相见。日昳晡,下平湖。
十十五五依黄芦,得粒不啄鸣相呼。
新妇见雁怀征夫,上堂曳袑裾,四拜启阿姑。
人言雁寄书,审能寄书无。
阿姑语新妇,古来无此事,今安得此语。
新妇祝雁好自去,勿学水中恋涔鱼。
寄汝尺素上有书,塞北春寒用当襦。
寄书与阿谁,我家苏校尉,海上牧羊儿。
为言妾能事君母,勿负汉恩作降虏。
雁雁随春风,过乡县。烟雨昏,行不乱。
同安乐,共忧患。云重重,不相见。日昳晡,下平湖。
十十五五依黄芦,得粒不啄鸣相呼。
新妇见雁怀征夫,上堂曳袑裾,四拜启阿姑。
人言雁寄书,审能寄书无。
阿姑语新妇,古来无此事,今安得此语。
新妇祝雁好自去,勿学水中恋涔鱼。
寄汝尺素上有书,塞北春寒用当襦。
寄书与阿谁,我家苏校尉,海上牧羊儿。
为言妾能事君母,勿负汉恩作降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雁群南飞过乡间的情景,雁群在烟雨中保持着秩序,如同家人般同甘共苦,虽然被云层遮挡视线,但彼此间的联系并未断绝。诗人以雁为媒介,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问候,尤其是对戍边的丈夫的牵挂。新妇向雁祈愿它们平安离去,不要像鱼儿眷恋水一样沉溺,希望雁能将她的信件带给远方的亲人,告知他们她能够孝顺婆婆并忠于国家。信中还提到家中有一位名叫苏校尉的人,他是海上的牧羊人,新妇鼓励他不要忘记国家的恩情,不要成为投降的俘虏。整首诗情感深沉,借雁传递家书,展现了古代家庭的情感纽带和对忠诚的坚守。
相倚亦何为,洛社结耆英。
九老集龙门,幽人剩嘉贞。
庞眉兼皓齿,环坐五百龄。
孙曾列森罗,欢乐畅馀生。
于皇我烈祖,受姓分姬姜。
粤从文武后,浚发暨灵王。
子晋让储位,求仙学丹方。
山中才七日,阅世千秋长。
烟雨满重城,晓策西南辔。
寂寞凤凰台,凄清瓦官寺。
竹色净禅房,葳蕤锁深翠。
几树杏花红,馀英布初地。
高阁既虚明,层轩亦幽邃。
老僧逢白头,共话前朝事。
刻画何年碑,上有升元字。
午梵闻山钟,清贡修香糒。
一到空尘缘,再到空妄累。
嘈嘈濯龙门,喧喧动车骑。
何似此中游,独往有深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