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怀旧之情,充满了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和对故土的思念。"铁马蒙毡,银花洒泪"一句,通过对铁马和雪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战争的荒凉与自然界的悲凉,似乎连大自然也在为往日的繁华而哭泣。"春入愁城"则表明随着季节的更替,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愁绪,因为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在这里却是愁绪满怀。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这几句,通过对音乐和节奏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环境与往日美好记忆之间的强烈对比。笛子吹出的不是欢快的乐曲,而是充满异族风格的声音;街头的鼓声也不是喜庆的节拍,而是戏剧性的表演,这一切都不是纯粹的歌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不和谐与失落。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一句,诗人在孤独中回望着自己的祖国,月光洒满高台,那份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这里的“青灯”可能象征着夜深人静时分的寂寞和思索。
最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概括。他所经历的是辚辚有声的车轮带来的风景变化,是山中静谧而又长久的时光流转,以及海洋般广阔且深邃的情感波动。这一切构成了诗人复杂的心境,他试图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和哀伤。
人性靡不善,因物始有迁。
本体遭剥蚀,如鉴尘所昏。
畴昔均秉彝,善端本绵绵。
既茂闲邪功,诚心所由存。
若为用力地,格物居其先。
万珠一理贯,洞然见本根。
表里俱澄澈,断断义理分。
言动中伦虑,狂愚讵同论。
彼哉迷复子,一自万里奔。
认赘以为嫡,未尝知反观。
君子审取舍,不容泾渭浑。
中扃瞭如烛,肯蔽耳目官。
中庸示明训,一言会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