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伴经游已遍,住山尚存典刑。
寄与毗耶作戏,当场撺出惊人。
作伴经游已遍,住山尚存典刑。
寄与毗耶作戏,当场撺出惊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拄杖寄子因二首(其二)》。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
“作伴经游已遍”,诗人回顾过往,经历了许多旅程,结识了许多朋友,体验了各种风土人情,这句表达了诗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泛的社会交往。
“住山尚存典刑”,这里的“住山”可能指的是隐居在山林之中,而“典刑”则指传统或典范。这句话暗示着即使在远离尘嚣的山林中,诗人仍然坚守着传统道德和行为准则,保持着内心的纯净和高尚。
“寄与毗耶作戏,当场撺出惊人。”“毗耶”是佛教中的地名,常被用来比喻智慧的源泉。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比作一场游戏,通过这种轻松的方式传达给他人,希望以此激发人们的思考,甚至让听者感到惊讶,从而达到启迪心智的目的。
整首诗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探讨了人生的意义、道德的坚守以及智慧的传播,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清夜月当午,轩户踏层冰。
楼高百尺,缥缈天阙敞云扃。
万里风摇玉树,吹我衣裾零乱,寒入骨毛轻。
径欲乘之去,高兴送青冥。
神仙说,功名事,两难成。
苇汀筠岫深处,端可寄馀龄。
身外营营姑置,对景掀髯一笑,引手接飞萤。
且尽杯中物,日出事还生。
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
惊涛如许,梦魂无路绝横流。
安得如云长翮,命驾不须千里,上下逐君游。
此计杳难就,注目倚江楼。
西风里,多少恨,寄歌头。
飞奴接翼,为我三度下南州。
正是天寒日暮,独钓一江残雪,风猎碧莎裘。
和子浩然句,一酌散千忧。
安石寓丝竹,方朔杂诙谐。
昂霄气概,古来无地可容才。
不见骑鲸仙伯,唾手功名事了,猿鹤与同侪。
有意谢轩冕,无计避嫌猜。
静中乐,山照座,月浮杯。
忘形湛辈,一笑丘壑写高怀。
只恐天催玉斧,为破烟尘昏翳,人自日边来。
东阁动诗兴,莫待北枝开。
不上长安道,霜鬓几惊秋。
故人何在,时序欺我去如流。
赏对洛滨仙伯,共说芗林佳致,魂梦与追游。
更唱中秋句,得月上东楼。
云岩底,秋香下,楚江头。
十年笑傲,真是骑鹤上扬州。
却忆金门联辔,晓殿催班同到,高拱翠云裘。
明月今千里,何计缓离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