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可洞金石,气可塞堪舆。
问君所志安在,富贵胜人乎。
看取首阳二子,叩住孟津匹马,天讨不枝梧。
特立浮云外,大块可齐驱。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
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
立处孤峰万仞,袖里青蛇三尺,用舍付河图。
晞汝阳阿上,濯汝洞庭湖。
志可洞金石,气可塞堪舆。
问君所志安在,富贵胜人乎。
看取首阳二子,叩住孟津匹马,天讨不枝梧。
特立浮云外,大块可齐驱。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
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
立处孤峰万仞,袖里青蛇三尺,用舍付河图。
晞汝阳阿上,濯汝洞庭湖。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汪莘所作,名为《水调歌头·其五》。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持志之人的赞赏和对坚定意志的颂扬。
“志可洞金石,气可塞堪舆。” 这两句开篇便展示了诗人对于持志者不屈不挠、坚不可摧的品质给予极高的评价。金石不堪其坚硬,堪舆亦不足以衡量其气势。
“问君所志安在,富贵胜人乎。” 这里诗人直接询问持志者心中的追求究竟为何,是为了超越常人的富贵吗?
“看取首阳二子,叩住孟津匹马,天讨不枝梧。” 首阳二子指的是古代的隐逸,孟津则是古代名胜。此处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强调持志者即便身处险恶之地,也能保持其独立与坚守。
“特立浮云外,大块可齐驱。” 这两句描绘了持志者的卓尔不群,如同特立于云端的大块,不受世俗羁绊,自由自在。
“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 即便是坚硬如铁、美丽如玉的东西,也可能会有破碎之时;即便是广阔无垠的大海,也有干涸之日。这里强调了持志者的不屈不挠,即使面对任何困难与挑战。
“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 持志者对于贫富、生命皆不挂念,以其坚定的节操行走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
“立处孤峰万仞,袖里青蛇三尺,用舍付河图。” 这几句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士站在高耸的山峰之巅,身边有一条三尺长的青蛇(象征着道行或是精气),手中持有传说中的河图(即河洛图,古代神秘的符号)。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形象地表达了持志者的超凡脱俗和其内在修为。
“晞汝阳阿上,濯汝洞庭湖。” 晞汝阳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山峰或地点,而濯汝洞庭湖则可能是指湖南的洞庭湖。这两句诗描绘了持志者在自然界中的流转和超脱。
总体而言,整个诗作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赞颂了那些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人物,以及他们那种超越世俗、独立自主的精神风貌。
我昔放浪江湖间,举头开眼看青山。
安知世故不相舍,坐受尘土凋朱颜。
髭须巳黄行且白,亦知人生不满百。
功名富贵非我事,但愿有酒呼好客。
钱唐江边逢少年,两眼善相口谈天。
封侯食肉骨法异,慎勿置我诸公前。
江南春暖水生烟,何日投闲苕水边。
买经相牛亦不恶,还与老农治废田。
休恨无山,小栏外、略借江南眉色。
何况山在,人家梯青唤双屐。
吹不断、风前笑语,怕惊起、退红帘隙。
古堞飞帆,平林指塔,春望无力。
旧知己、觞送花迎,画歌舞屏间未头白。
谁道琵琶才掐,剩康家陈迹。
豪气被、萧萧草树,甚曳裾、有此狂客。
为问天畔归鸿,远愁衔得。
客怀偏恨秋阴,故遮一半阑干影。
蛬欺人独,鹊欺书滞,何曾惯听。
叠叠吴云,迢迢楚水,悠悠醒枕。
漫寻思那日,门前银浦,不抵似、关山永。
凝立风帘露井。可能拌、参差簧冷。
飘零愁发,萧条长铗,无言自领。
楼月斜初,篝烟清后,旧家标韵。
又新凉陡起,添衣时候,作西窗暝。
玉筋留痕,冰壶蘸影,冷光微映帘押。
幽丛浅绿,比蕉心差狭。
看露下、素萼开才,讶云外、瑶姬来霎。
搔头小、吹堕碧栏,幻成香荚。麝熏围匼匝。
正拜月妆成,叶底争掐。个人纤媚,傍兰云低插。
爱一缕、香逗秋衾,正半夜、梦回凉榻。
清韵足,沈水罢添睡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