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濛濛、落英如罽,僧庐风景依旧。
三年两踏东华土,失意浑如病酒。君记否。
墨样藤花、金样垂丝柳。重帘坐久。
更疏雨声凄,斜阳影淡,低唱破樱口。
来非偶,才过残红时候。郭外游人还有。
斗茶读画山房晓,官酝宜赊三斗。香梦瘦。
想春事都城、半落词家手。禅幢静昼。
剩绿幄浓阴,叩门看竹,小约剪灯又。
雪濛濛、落英如罽,僧庐风景依旧。
三年两踏东华土,失意浑如病酒。君记否。
墨样藤花、金样垂丝柳。重帘坐久。
更疏雨声凄,斜阳影淡,低唱破樱口。
来非偶,才过残红时候。郭外游人还有。
斗茶读画山房晓,官酝宜赊三斗。香梦瘦。
想春事都城、半落词家手。禅幢静昼。
剩绿幄浓阴,叩门看竹,小约剪灯又。
这首《摸鱼儿·春尽游极乐寺海棠落矣用樊榭韵》是清代诗人叶大庄所作,描绘了春末时节游览极乐寺的情景,以及对海棠花凋谢的感慨。
开篇“雪濛濛、落英如罽”,以雪喻花,形象地描绘出花瓣飘落的景象,如同覆盖着毛毯一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接着“僧庐风景依旧”,虽是旧景,却在诗人眼中别有一番风味,引出下文对过往与现实的对比。
“三年两踏东华土,失意浑如病酒”两句,通过时间的跨度和情感的深度,表达了诗人多次到访此地,却总带着失意的心情,仿佛醉酒后的迷离状态,暗示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君记否。墨样藤花、金样垂丝柳”则转向对眼前景物的细腻描绘,藤花与垂柳,墨色与金色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映射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
“重帘坐久。更疏雨声凄,斜阳影淡,低唱破樱口”四句,通过长时间的静坐,听雨声,观斜阳,低吟浅唱,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伤感的意境,将诗人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且富有情感。
“来非偶,才过残红时候”一句,点明了这次游历并非偶然,而是恰逢海棠花凋谢之时,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
“郭外游人还有。斗茶读画山房晓,官酝宜赊三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山房中斗茶、读画的场景,以及对官酿的期待,既体现了文人的雅趣,也透露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最后,“香梦瘦。想春事都城、半落词家手。禅幢静昼。剩绿幄浓阴,叩门看竹,小约剪灯又”四句,以梦境般的语言,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怀念,以及对词人创作的想象,同时通过“禅幢静昼”、“绿幄浓阴”等描绘,进一步深化了对宁静与和谐的向往。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客路归时雨似烟,归来还近菊花天。
寸心不到青云上,一事难成白发前。
风外松声如昨夕,竹间梅蕊接新年。
閒来得句频相送,自有高人住屋边。
初冬未见一片雪,先见梅开傍花庵。
可是东君留厚意,早传消息到江南。
波光山色两盈盈,短策青鞋信意行。
葑草烟开遥认鹭,柳条春早未藏莺。
谁家艳饮歌初歇,有客孤舟笛再横。
风景无穷吟莫尽,且将酩酊乐浮生。
三朝巍巍韩侍中,烂然彝鼎书元功。
西戎北狄问安否,九州万里涵春风。
子孙继踵皆将相,我犹及拜西枢公。
顾怜通家略贵贱,劳问教诲均儿童。
西枢有孙又奇伟,凛然太华摩苍穹。
小试玉节江西东,文书如海到手空。
政成蒲鞭亦不用,地上钱流仓粟红。
君持此手上廊庙,折冲禦侮知从容。
桑乾不劳尺箠下,榆关正可丸泥封。
却归故里访遗老,应记山阴九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