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骢迢递一旌持,日烈霜横鬼魅知。
流放不谈谈齿决,豺狼无问问狐狸。
连村惨澹云霞黑,一路沧凉草木悲。
珍重古来强项者,堂堂宫事不容私。
青骢迢递一旌持,日烈霜横鬼魅知。
流放不谈谈齿决,豺狼无问问狐狸。
连村惨澹云霞黑,一路沧凉草木悲。
珍重古来强项者,堂堂宫事不容私。
这首诗《感事》由明代诗人吴琏所作,通过描绘壮丽而凄凉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坚韧不屈精神的感慨与敬仰。
首联“青骢迢递一旌持,日烈霜横鬼魅知”以“青骢”和“一旌持”描绘出一位骑着骏马、手持旗帜的英雄形象,背景是烈日和横霜,暗示了环境的艰苦与挑战。同时,“鬼魅知”三字巧妙地将自然环境与超自然力量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肃穆的氛围。
颔联“流放不谈谈齿决,豺狼无问问狐狸”运用比喻手法,将流放之人比作被剥夺权利的“齿决”,将残暴者比作“豺狼”,询问的对象则是“狐狸”,暗指那些在权力斗争中狡猾求生的人。这两句诗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复杂,同时也表达了对正义与勇气的呼唤。
颈联“连村惨澹云霞黑,一路沧凉草木悲”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与悲壮。连绵的村庄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云霞也变得黯淡无光,草木似乎也在哀叹,整个画面充满了沉重与压抑的气息。
尾联“珍重古来强项者,堂堂宫事不容私”是对历史上那些坚持原则、不畏强权的英雄人物的颂扬。诗人呼吁人们要珍惜并学习这些人的精神,强调国家大事不容私人利益的干预,体现了对公正与忠诚的追求。
整体而言,《感事》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赞美。
苑边花外。
记得同朝退。
飞骑轧,鸣珂碎。
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
严鼓断,杯盘狼藉犹相对。
洒泪谁能会。
醉卧藤阴盖。
人已去,词空在。
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
重感慨,波涛万贯珠沈海。
月中丹桂,自风霜难老。
阅尽人间盛衰草。
望中秋、才有几日,十分圆,霾风雨,云表常如永昼。
不得文章力,白首防秋,谁念云中上功守。
正注意,得人雄,静扫河山,应难纵、五湖归棹。
问持节冯唐几时来,看再策勋名,印窠如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