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思兮在九华,中华顶上为吾家。
洒落中居控四维,如精中军敌四邪。
予将欲往亮非远,湛然发轫齐山崖。
我所思兮在九华,中华顶上为吾家。
洒落中居控四维,如精中军敌四邪。
予将欲往亮非远,湛然发轫齐山崖。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湛若水的《九思九歌》系列之一,具体为第六篇。诗中以“我所思兮在九华”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九华山的向往与深情。九华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崇高,被视为仙山圣境,诗人将其比喻为“中华顶上为吾家”,流露出对这一自然奇观的深厚情感。
接着,“洒落中居控四维,如精中军敌四邪”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九华山在自然界的独特地位,仿佛是天地间的主宰,控制着四方,抵御着邪恶。这里的“四维”指的是四方天地,“四邪”则可能代表了自然界或社会中的各种负面力量。
最后,“予将欲往亮非远,湛然发轫齐山崖”表达了诗人对前往九华山的渴望,并且强调这种距离并不遥远,仿佛心灵已经到达。这里的“湛然”形容心境的清澈平静,“发轫”则是起程、出发之意,整体传达出诗人对九华山的向往之情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坚定。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其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城陵山前霜月高,江湖欲上鸡初号。
舟人夜语起捩柁,但觉枕底生风涛。
黏天洞庭乘水入,余亦起从帆下立。
三江杳杳宿鹜迷,五渚苍苍老蛟泣。
巴丘邸阁波浪间,到眼突兀横编山。
芦中渔火尚未灭,空际梵音殊自间。
绕湖周遭几百里,湿烟一堆层叠起。
倒影俛临明镜看,却是君山青插水。
二山宛在湖中央,南北苕亭势可望。
不知蓬瀛定谁到,对此辄欲褰余裳。
斯须斗转星亦沈,群真出入地道深。
龙女遥归碧海岸,湘君正依斑竹林。
湖山虚肃徘徊久,小别京华亦回首。
洛阳少年济时才,上书那遣长沙来。
赤日衔云卧江底,倒射黄波湿船尾。
苍雷注地飞紫星,龙子扰烟呼百灵。
青桂红蕉满沙渚,摇荡江风半天雨。
古穴蛮镫十丈高,猺人夜起凌空语。
萋萋月气成余霞,老鱼夜食句漏砂。
腥涎滴绿扫不去,明日石床生毒花。
四夫前导牵以縆,升者四耦偕之登。
二十四足相凌兢,如螺旋然如猱升。
又如脱鞲扬秋鹰,忽然置身碧云里。
凹凸一峰对面起,中阻深溪不见底。
当其盘折山之趾,两坡相距几百里。
至此祇隔尺有咫,可惜盈盈阻一水。
彼峰行人以手招,此间舆者声嘈嘈。
相望不愁延颈劳,罡风簸荡车摇摇。
青天甚近风逾骄,吹堕彼山良足豪。
自是造物巧布置,忽远忽近眩人意。
故乡回首青山多,相见相见奈尔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