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纶初不碍躬耕,更复缘诗太瘦生。
莫问雪堂人在否,石湖依旧小桥横。
经纶初不碍躬耕,更复缘诗太瘦生。
莫问雪堂人在否,石湖依旧小桥横。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昙的作品,题为《题平江范石湖桥壁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经纶初不碍躬耕",意指诗人虽然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但并不妨碍他亲身参与农耕,体现了他的淡泊名利和躬身实践的精神。"更复缘诗太瘦生",则描绘了诗人因为过于专注于诗歌创作,以至于生活清贫,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因诗而瘦的形象,流露出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
"莫问雪堂人在否",这里的"雪堂"可能指的是范石湖的居所,诗人提醒不要询问主人是否在场,暗示一种宁静与独立的氛围。"石湖依旧小桥横",以景结情,强调石湖和小桥的静谧之美,即使主人不在,景色依旧,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淡淡感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躬耕写诗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品格和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五年职翰林,四年莅浔阳。
一年巴郡守,半年南宫郎。
二年直纶阁,三年刺史堂。
凡此十五载,有诗千余章。
境兴周万象,土风备四方。
独无洛中作,能不心悢悢。
今为春宫长,始来游此乡。
徘徊伊涧上,睥睨嵩少傍。
遇物辄一咏,一咏倾一觞。
笔下成释憾,卷中同补亡。
往往顾自哂,眼昏须鬓苍。
不知老将至,犹自放诗狂。
春生何处暗周游?
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青宫官冷静,赤县事繁剧。
一闲复一忙,动作经时隔。
清觞久废酌,白日顿虚掷。
念此忽踟蹰,悄然心不适。
岂无旧交结?
久别或迁易。
亦有新往还,相见多形迹。
唯君于我分,坚久如金石。
何况老大来,人情重姻戚。
会稀岁月急,此事真可惜。
几回开口笑,便到髭须白。
公门苦鞅掌,尽日无间隙。
犹冀乘暝来,静言同一夕。
红线毯,择茧缫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
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
海底鱼兮天上鸟,高可射兮深可钓。
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
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
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瞋。
含桃实已落,红薇花尚熏。
冉冉三月尽,晚莺城上闻。
独持一杯酒,南亭送残春。
半酣忽长歌,歌中何所云?
云我五十余,未是苦老人。
刺史二千石,亦不为贱贫。
天下三品官,多老于我身。
同年登第者,零落无一分。
亲故半为鬼,僮朴多见孙。
念此聊自解,逢酒且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