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镛间玉宇,文物昭清晖。
睟影临芳奠,休光下太微。
孝思期有感,明絜庶无违。
笙镛间玉宇,文物昭清晖。
睟影临芳奠,休光下太微。
孝思期有感,明絜庶无违。
这首诗是武则天的《郊庙歌辞·武后明堂乐章·配飨》,创作于唐朝。从艺术风格来看,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修辞技巧,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而又不失优雅脱俗的气氛。
首句“笙镛间玉宇,文物昭清晖”中,“笙镛”指的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一种乐器,用以象征礼仪之邦;“玉宇”则形容宏伟而纯洁的建筑或空间;“文物昭清晖”则描绘出一种文化遗产辉映、光明磊落的情景。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一个既有古代礼制气息又充满文化底蕴的场所。
接着,“睟影临芳奠,休光下太微”一句中,“睟影”指的是帝王或尊者的身影,“临芳奠”则是指祭祀之地;“休光”意为美好、和煦的阳光;“太微”原指星宿名,后常用以代指天子或皇帝。这里诗人通过景物描写,再现了祭祀时的庄严与肃穆,以及对君主的崇敬之情。
第三句“孝思期有感,明絜庶无违”中,“孝思”表达的是怀念和尊奉先祖的情感;“期有感”则意味着这种情感是深刻而持久的;“明絜”意指光明正大的德行或教化;“庶无违”即无所违背,表示对道德的遵守与维护。这句话传达了诗人对于先祖崇拜之情,以及对光明德治的追求和坚持。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礼仪活动以及皇室的赞美,展现出一种理想化的政治秩序和文化氛围。诗中的每一个字眼都透露出诗人对于国家、文化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尊崇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武则天个人对权力的追求,以及她试图通过文学艺术来巩固其统治合法性的政治手段。
梅花吹老城头角,银河渐看清曙。
仙掌云开,宫壶露耿,月转西楼十二。都门晓骑。
指烟霭苍茫,长亭官树。
袖有天香,春风马首散和气。
九重玺书褒美,道周家南伯,汉朝循吏。
零雨自东,棠阴向午,梦返湖山佳处。岩廊虚伫。
报竹马谩欢,徵车垂至。回首东华,沙堤新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