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帝蒙尘,西湖上、笙歌未歇。
惟武穆、中原扫荡,请缨倍烈。
刈贼雄师旌掩日,渡河壮气笳吹月。
都祗为、担了国家忧,报仇切。朱仙镇,将耻雪。
奋敌忾,期烟灭。恨权奸在内,金瓯玷缺。
字刺尽忠犹在背,泪弹义勇应成血。
有谁能、山甫佐中兴,补其阙。
二帝蒙尘,西湖上、笙歌未歇。
惟武穆、中原扫荡,请缨倍烈。
刈贼雄师旌掩日,渡河壮气笳吹月。
都祗为、担了国家忧,报仇切。朱仙镇,将耻雪。
奋敌忾,期烟灭。恨权奸在内,金瓯玷缺。
字刺尽忠犹在背,泪弹义勇应成血。
有谁能、山甫佐中兴,补其阙。
这首《满江红》词,是清代丁之翘所作,次和岳飞(岳武穆)的原作。词中表达了对岳飞及其精神的崇敬与怀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词的开篇“二帝蒙尘,西湖上、笙歌未歇”,描绘了北宋末年,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而南宋朝廷在杭州(西湖所在地)歌舞升平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国破家亡的悲惨现实。
接着,“惟武穆、中原扫荡,请缨倍烈”赞扬了岳飞在中原地区抗击金军的英勇事迹,凸显了他为国家扫荡贼寇、誓死抗争的精神。接下来的“刈贼雄师旌掩日,渡河壮气笳吹月”,进一步描绘了岳飞率领的军队英勇无比,连日月都被遮蔽,渡过黄河时气势如虹,笳声激昂,表现了岳飞及其部下的豪情壮志。
“都祗为、担了国家忧,报仇切”则直接表达了岳飞为国家担忧、报仇的决心,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朱仙镇,将耻雪。奋敌忾,期烟灭”提到朱仙镇之战,岳飞在此地大败金军,洗雪了宋朝的耻辱,同时强调了岳飞团结军民、共同抗敌的决心,期待最终能够彻底消灭敌人。
“恨权奸在内,金瓯玷缺”指出内有奸臣当道,外有强敌入侵,国家的完整受到了破坏,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忧虑。
“字刺尽忠犹在背,泪弹义勇应成血”赞扬岳飞忠心耿耿,即使身死,其忠义之魂仍永存不朽,同时也表达了对岳飞及其追随者英勇牺牲的哀悼。
最后,“有谁能、山甫佐中兴,补其阙”表达了对岳飞才能的赞赏,以及对能有像岳飞这样的人物来辅助国家复兴、弥补缺失的渴望。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岳飞及其精神的崇高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正义、忠诚的呼唤。
朱家亭子象悬匏,阶莹青莎栋剪茆。
瘿挂眼开欺鸲鹆,花缘网结妒螵蛸。
有时风月输三虎,无壁琴书属四郊。
土木欲知精洁处,社天归燕怯安巢。
画扇出秦楼,谁家赠列侯。
小含吴剡县,轻带楚扬州。
掩作山云暮,摇成陇树秋。
坐来传与客,汉水又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