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青阴消歇了,满林芳絮迷漫。
月明楼上杏花残。探芳啼鴂老,失侣燕雏单。
刻意怨春春不管,辜他留取轻寒。
夕阳红断小回栏。消魂花落处,吹聚更无端。
几日青阴消歇了,满林芳絮迷漫。
月明楼上杏花残。探芳啼鴂老,失侣燕雏单。
刻意怨春春不管,辜他留取轻寒。
夕阳红断小回栏。消魂花落处,吹聚更无端。
这首《临江仙》由叶恭绰创作于清末至近现代初,描绘了一幅晚春时节,自然景色与情感交织的画面。
首句“几日青阴消歇了”,以“青阴”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暗示随着时间的流逝,春天的气息逐渐消散。接着“满林芳絮迷漫”,通过“芳絮”的飘扬,渲染出春末夏初时节特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月明楼上杏花残”一句,将画面聚焦于月光下的楼宇,杏花虽已凋零,但月色依旧明亮,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也暗喻着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探芳啼鴂老,失侣燕雏单”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啼鴂(即杜鹃)的叫声,既是对春天逝去的哀叹,也是对生命孤独的感慨;而失去伴侣的燕子幼雏,则是孤独与失落的直接体现,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刻意怨春春不管,辜他留取轻寒”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无奈与不满,同时也对自然界的冷漠感到失望。诗人似乎在责怪春天不理会他的情感,却只能独自承受这轻寒的寂寞。
最后,“夕阳红断小回栏。消魂花落处,吹聚更无端。”以夕阳西下,红光照耀着回栏,象征着一天即将结束,也预示着夜晚的来临。花落之处,风起时,花瓣随风飘散,无序而不可控,这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深深感慨。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艺术风格,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共鸣。
积阴扫秋风,吹作今夕月。
山岳四高寒,天地一澄澈。
幽人渺何许,应喜清晖发。
一樽不同乐,孤光共愁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