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暮春送人》
《暮春送人》全文
唐 / 无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折柳亭边手重携,江烟澹澹草萋萋。

杜鹃不解离人意,更向落花枝上啼。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ūnsòngrén
táng / mēn

zhéliǔtíngbiānshǒuzhòngxiéjiāngyāndàndàncǎo

juānjiěréngèngxiàngluòhuāzhīshàng

注释
折柳:古代送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习俗,表示挽留和惜别。
亭边:亭子旁边,常指送别或歇息的场所。
手重携:再次牵手,强调不舍与深情。
江烟:江面上的水汽形成的烟雾。
澹澹: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也可指烟雾弥漫貌。
草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生机勃勃但带有些许荒凉感。
杜鹃:一种鸟,传说中它总是悲鸣,常被赋予哀伤、思归的象征。
不解:不懂,不明白。
离人意:离别之人的情感、心思。
更向:反而更加朝着,此处有反衬之意。
落花枝上:凋谢花朵的树枝上,象征着凄凉与衰败。
翻译
在折柳送别的亭子边再次紧紧牵手,江面烟雾朦胧,岸边草木茂盛。
杜鹃鸟不懂离别之人的心意,偏偏在落花的枝头悲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送别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人去意的不舍。

"折柳亭边手重携"一句,设置了整个画面的基调。"折柳"通常是送行时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象征性动作,而"手重携"则透露出作者不忍心让对方离开的心情。

接下来的"江烟澹澹草萋萋",通过对周遭环境的描绘,为离别的情境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忧伤。"江烟"和"草萋萋"共同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景色凄迷的情感氛围。

"杜鹃不解离人意,"这句诗引出了另一主体——杜鹃(一种鸟类)。作者通过杜鹃的啼叫,传达了它对于人的离去无法理解和共鸣的心境,这种写法既富有象征意义,又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最后一句"更向落花枝上啼"则是对前述情感的一种深化。杜鹃选择在即将凋零的落花枝上啼叫,似乎是在通过这种行为来表达它对于美好事物逝去的不舍,以及对人去意的无尽哀伤。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情感描写和细腻的景物勾勒,营造出了一种淡远而深邃的离别情怀。

作者介绍

无闷
朝代:唐

无闷,五代十国时南方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不详,大约公元930年前后在世。能诗,有名于时。《全唐诗》载其诗二首,皆为七言绝句。
猜你喜欢

村桥夕望

缥缈危桥外,遥遥四望通。

去帆春色里,归鸟暮烟中。

恋景迟孤客,扶筇老一翁。

村坳见林火,掩映夕霞红。

(0)

狱中有感·其三

生当磨蠍可如何,命似燖鸡熬未过。

目断南天惟梦绕,书陈北阙被人跎。

廉名自许身先辱,雠事无端累已波。

独喜君心昭雪得,累臣泪尽望恩多。

(0)

怀仙志

暮云淡荡暗东洲,一段柔香付水流。

绣被梦残蝴蝶冷,玉箫声断凤凰愁。

锦江送恨归巫峡,兰径迷芳逐虎丘。

堪与骊山伤往事,几回烟月思悠悠。

(0)

关山月

三秋空雾烟,万里吊婵娟。

寂寂闺中望,迢迢塞上圆。

梦隔应难到,霜寒况不眠。

何须琵琶曲,笳鼓亦凄然。

(0)

刘生

平生重然诺,一饭未曾忘。

结客倾三辅,雄心在四方。

千金等瓦砾,七尺任风霜。

为问绳枢子,何如侠骨香。

(0)

题黎缜之蓼水园二首·其二

未遂郊居乐,先寻水国游。

世情非白眼,吾道更沧洲。

避滑纡回径,寻源屡借舟。

忘机真笑汝,坐数往来鸥。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