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频呼起,寒风送我行。
英雄消马迹,天地感鸡声。
垒破才添戍,村空又避兵。
始知班定远,不肯作书生。
半夜频呼起,寒风送我行。
英雄消马迹,天地感鸡声。
垒破才添戍,村空又避兵。
始知班定远,不肯作书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在滁州遇到躲避盗寇之人,过江时所见所感的场景。通过“半夜频呼起,寒风送我行”两句,展现了夜深人静,寒风凛冽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避寇之人的匆忙与不安。接着,“英雄消马迹,天地感鸡声”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鸡鸣赋予情感,表达了对过往英雄事迹的追忆和对当前动荡局势的感慨。
“垒破才添戍,村空又避兵”描绘了战乱中边防的紧张与村落的荒凉景象,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最后,“始知班定远,不肯作书生”一句,借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勇敢面对困难、不畏艰难的英雄精神的推崇,同时也暗含着对自身或时代缺乏此类精神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乱背景下的人间百态,既有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光辉的追求。
萋萋窗下,任空庭铺遍,轻阴遥隔。
风袅湘帘芳径暖,深锁谢池春色。
拾翠重来,王孙何处,一抹伤心碧。
牵情不断,笼烟笼雨如滴。
遥怜绿水桥头,斜阳低照,回首愁成织。
南浦一鞭从此去,柳外高楼难觅。
蝶梦迷离,花魂荡漾,门掩黄昏夕。
罗裙掩映,个人苔砌空立。
相思妒煞肥环,自怜淡扫无人见。
玉容寂寞,铅华不御,别饶幽艳。
病不成香,三生薄命,一生凄怨。
正露凉如水,亭亭闲立,阑干外,霜欺面。
已是不堪肠断。况繁华、梦魂初变。
新妆乍卸,盈盈脂泽,为谁消减。
绡素全身,罗衣偏带,一丝红染。
把酸香一缕,泪珠一掬,洒墙阴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