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西皋绝送迎,罗兰半亩带烟耕。
有弦不抚输元亮,无刺堪怀傲正平。
高卧方知身世大,幽栖始识物情轻。
一灯纸帐凄清夜,梦到梅花斗自横。
家住西皋绝送迎,罗兰半亩带烟耕。
有弦不抚输元亮,无刺堪怀傲正平。
高卧方知身世大,幽栖始识物情轻。
一灯纸帐凄清夜,梦到梅花斗自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西皋村的宁静生活。首句“家住西皋绝送迎”,点明了居住地的偏远与宁静,远离尘嚣,没有送往迎来的纷扰。接着“罗兰半亩带烟耕”一句,以“罗兰”代指稻田,描绘出一幅田园风光的画面,烟雾缭绕中耕作的情景,充满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活的恬淡。
“有弦不抚输元亮,无刺堪怀傲正平”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字元亮)和诸葛亮(字孔明)的仰慕之情。元亮代表了隐逸的生活态度,正平则象征着正直的品格。诗人似乎在说,自己虽有琴可弹,却未弹奏,如同元亮一般,心向往之而未能完全实践;虽无荆棘刺人,但内心仍保持着对正直品格的坚守,如同正平一样。
“高卧方知身世大,幽栖始识物情轻”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高卧,即高枕无忧,这里指的是在宁静的环境中,心灵得以放松,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幽栖,即隐居,诗人通过隐居生活,认识到世间万物的轻重,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不在外在的荣华,而在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一灯纸帐凄清夜,梦到梅花斗自横”描绘了一幅夜晚的静谧景象。一盏孤灯照亮着简陋的纸帐,夜色中,诗人仿佛在梦中看到了梅花独自绽放,坚韧不屈。这一场景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坚韧与高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坚守。
万里金瓯浑不缺,谁道千钧系一发。
艰危一旅可重兴,何为遽把皇图割。
今日以和保都城,恃和狎敌鼎且倾。
胜败兵家有常事,数败一胜势可争。
今日未尝为血战,激使好战谁敢轻。
犬戎在昔陷西京,宣王亲整六师征。
我朝三辅奠磐石,山海关外兵连营。
大帅养重不励士,坐使越甲吾君鸣。
下国尚耻城下盟,大国上相亲行成。
重重海陆失岩阻,战守无计和无名。
公孙用刺真下策,裴相不死非尊荣。
辽阳自曩钟王气,台屿于今成蓬瀛。
一朝蹙国数千里,奥蔽尽撤将焉撑。
嗟予头埋足又蹶,叩阍无从效曹刿。
眼见岛夷更得天,心痛中华长失岁。
沉沦身世付伧荒,分裂乾坤销猛锐。
仓海君无博浪锥,衔石今后同精卫。
《割地议和纪事》【清·洪繻】万里金瓯浑不缺,谁道千钧系一发。艰危一旅可重兴,何为遽把皇图割。今日以和保都城,恃和狎敌鼎且倾。胜败兵家有常事,数败一胜势可争。今日未尝为血战,激使好战谁敢轻。犬戎在昔陷西京,宣王亲整六师征。我朝三辅奠磐石,山海关外兵连营。大帅养重不励士,坐使越甲吾君鸣。下国尚耻城下盟,大国上相亲行成。重重海陆失岩阻,战守无计和无名。公孙用刺真下策,裴相不死非尊荣。辽阳自曩钟王气,台屿于今成蓬瀛。一朝蹙国数千里,奥蔽尽撤将焉撑。嗟予头埋足又蹶,叩阍无从效曹刿。眼见岛夷更得天,心痛中华长失岁。沉沦身世付伧荒,分裂乾坤销猛锐。仓海君无博浪锥,衔石今后同精卫。
https://shici.929r.com/shici/YLJk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