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怜靖节翁,食少衣不完。
弃禄缘束带,贵身遂抛冠。
箪瓢有馀乐,不惭陋巷颜。
成趣园日涉,息交户常关。
返观富与贵,一尘集毫端。
素琴久无弦,适意自可弹。
处心慕黔娄,抗志同伯鸾。
斯人骨已朽,霜霰时方寒。
吾怜靖节翁,食少衣不完。
弃禄缘束带,贵身遂抛冠。
箪瓢有馀乐,不惭陋巷颜。
成趣园日涉,息交户常关。
返观富与贵,一尘集毫端。
素琴久无弦,适意自可弹。
处心慕黔娄,抗志同伯鸾。
斯人骨已朽,霜霰时方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追思之作,通过对比陶渊明的生活态度与世俗的追求,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吾怜靖节翁”,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爱之情,“靖节”是陶渊明的谥号,诗人以“翁”称呼,体现了对陶渊明的尊敬与亲近感。接下来的“食少衣不完”描绘了陶渊明生活简朴的一面,与后文的“贵身遂抛冠”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他不为物质所累,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品质。
“弃禄缘束带,贵身遂抛冠”这两句直抒胸臆,道出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为了保持身心的纯净与自由,不惜放弃高官厚禄。这种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坚守,是诗人极为推崇的。
“箪瓢有馀乐,不惭陋巷颜”进一步描绘了陶渊明在简陋生活中找到的乐趣,即使物质匮乏,心灵的满足与快乐却足以超越一切。这里引用了孔子弟子颜回的故事,以颜回的乐观与知足来衬托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成趣园日涉,息交户常关”则描述了陶渊明在自然中寻找乐趣,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逃避与反抗。
“返观富与贵,一尘集毫端”通过反观世俗的财富与地位,指出它们在陶渊明眼中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尘,强调了精神层面的追求远比物质更为重要。
“素琴久无弦,适意自可弹”以陶渊明的素琴比喻他的生活状态,即使没有外在的装饰与追求,内心的自在与满足就是最好的音乐。这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美学的崇尚。
“处心慕黔娄,抗志同伯鸾”将陶渊明与古代两位同样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物相提并论,进一步强化了对陶渊明生活态度的认同与赞美。
最后,“斯人骨已朽,霜霰时方寒”表达了对陶渊明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的感慨,以及对当前社会环境的反思,暗示了诗人希望在现代社会中也能寻找到像陶渊明那样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生活态度的描绘与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