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是归休日,安贫得所如。
鹿裘新著便,贝带旧游疏。
返舍因争席,还山羡卜庐。
闭关无远意,不著绝交书。
应是归休日,安贫得所如。
鹿裘新著便,贝带旧游疏。
返舍因争席,还山羡卜庐。
闭关无远意,不著绝交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束在公安村居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句“应是归休日”,点明了诗人此时正处于归隐或退休的状态,享受着闲适自在的生活。接着,“安贫得所如”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与内心的宁静。
“鹿裘新著便”一句,通过穿着新鹿裘的细节,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鹿裘在古代常被文人雅士视为隐逸之服,此处暗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适应。“贝带旧游疏”则可能是在说,过去的社交活动逐渐减少,诗人更倾向于独处或与少数知交交往,体现了他追求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泊。
“返舍因争席”,这里借用典故,表示诗人回到家中,与家人或朋友相聚,共享温馨和谐的时光。“还山羡卜庐”,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羡慕,以及对卜庐(古代隐士居住的地方)的向往,进一步深化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闭关无远意,不著绝交书”,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关闭心门,不再有远大的志向,也不再写断交信,这反映了他彻底放下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平静的决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从繁华到简朴、从外在到内在的转变过程,以及他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四朝载笔冠鹓行,犹忆抽书在尚方。
身托东山高泰岱,手披云汉出天章。
中原大雅谁司命,江左风流独擅长。
抱道犹龙看变化,应图天马更腾骧。
即烦前席归宣室,暂许清斋寄太常。
爽气蒋陵供拄笏,绿波淮水引行觞。
名山巳定千秋贵,学海从知百谷王。
莫以续经疑晚世,骚坛终赖鲁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