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平戎辞》
《平戎辞》全文
唐 / 王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太白秋高助发兵,长风夜卷虏尘清。

男儿解却腰间剑,喜见从王道化平。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píngróng
táng / wáng

tàibáiqiūgāozhùbīngchángfēngjuànchénqīng

nánérjiěquèyāojiānjiànjiàncóngwángdàohuàpíng

注释
太白:指李白,唐朝著名诗人。
秋高:秋天天空晴朗,气温凉爽。
助发兵:协助出兵,参与战争。
长风:猛烈的风。
夜卷虏尘清:形容战争迅速结束,战场变得清洁。
男儿:指有志向的男子。
解却:解开,这里指卸下。
腰间剑:挂在腰间的剑,代指武器或武力。
从王道:遵循王道,即以仁政治理国家。
化平:社会安定,天下太平。
翻译
李白在秋高气爽的时节助力出兵,大风在夜晚卷走敌人的尘土,战局清明。
男子解下腰间的剑,欣喜地看到国家走向和平,王道之治实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军事胜利后的和平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和人物心理的刻画,展现了战后安定、兵戎解除的情态。太白指的是李白,这里提及他的名字,是为了表明战争的严峻与激烈,也映衬出诗人所处时代的动荡。

"秋高助发兵"一句,秋天的空气清新而饱满,为行军打仗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长风夜卷虏尘清"则是战后景象的描绘,长风带走了战争留下的尘埃,夜幕降临,一切归于平静。

接下来的两句,则从人物行为转向心理感受。"男儿解却腰间剑",士兵们卸下心头之重,放弃手中的武器,这一动作本身就是对和平到来的最好诠释。紧接着的"喜见从王道化平",士兵们欢喜地看到从军事统帅转变为文治教化的过程,战争结束了,和平得以维持。

诗中通过动作、景象与情感的交织,传达出一种由战乱到和平的心路历程。王涯作为唐代的边塞之将,其诗作往往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军事与政治生活,也因此而显得格外沉重且饱含深意。

作者介绍

王涯
朝代:唐   籍贯:太原   生辰:764~835

王涯〔唐〕(764~835))字广津,太原人。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卒于文宗太和九年,年约七十余岁。博学工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时,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文宗时,以吏部尚书代王播总盐铁,为政刻急,始变法,益其税以济用度,民生益困。 
猜你喜欢

采莲曲二首·其一

翠袖双双并,红妆面面开。

数声摇橹过,一道唱歌来。

叶密藏难见,花深去不回。

小姑相结伴,夫婿莫疑猜。

(0)

李少卿宅蔷薇

柔香弱蔓不胜寒,十二围屏锦绣攒。

秦殿晓妆俱窈窕,习家春事未阑珊。

怜将清奏愁中听,竞折高枝醉后看。

好待诗成酬胜赏,东风休遣露华干。

(0)

腾阳元夕

殊方节序漫相亲,又见春灯照眼新。

秦苑烟花三辅梦,梁州风俗隔年身。

千门宛转迎华月,九陌逶迤起暗尘。

淮海路迷何所处,孤城深锁独愁人。

(0)

太岳纪游二首·其一

千峰秀色倚天开,万壑春流绕地回。

太子坡前一双鹤,迎人飞过石桥来。

(0)

重别何谢二子罗汉寺

寒催归思欲辞君,去去临岐不忍分。

言向同心那有尽,酒当垂别自难醺。

岸边斑竹初收雨,江上青山已散云。

此地知君重往过,定攀庭树忆离群。

(0)

题孙宫允园亭用马司业韵三首·其一

敞阁偏临壑,幽林复带波。

叶繁栖凤竹,蔓结偃虬萝。

吴树三春暗,江涛八月多。

更怜垂钓处,凫鹜静烟蓑。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黄之隽 顾瑛 赵我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