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为帘幕翠为屏,半绕回塘半绕亭。
午梦乍醒山欲紫,高歌有伴眼逾青。
坐来月色林间出,醉去松风枕上听。
一度清欢吟不似,却疑佳思倚云停。
绿为帘幕翠为屏,半绕回塘半绕亭。
午梦乍醒山欲紫,高歌有伴眼逾青。
坐来月色林间出,醉去松风枕上听。
一度清欢吟不似,却疑佳思倚云停。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在南林饮酒的场景,充满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体验。
首联“绿为帘幕翠为屏,半绕回塘半绕亭”,以生动的色彩和空间感描绘了环境的清新与幽静。绿色的植被如同帘幕,翠绿的山色仿佛屏风,环绕着回旋的池塘和亭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
颔联“午梦乍醒山欲紫,高歌有伴眼逾青”,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从梦中醒来时的瞬间感受。山色似乎在梦醒后变得更为深邃,仿佛要变为紫色,而诗人高歌时,眼中所见之景也更加青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自由。
颈联“坐来月色林间出,醉去松风枕上听”,进一步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诗人坐着时,月光从林间洒下,而当他醉卧时,松风轻轻吹过,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陪伴着他入眠。这种情景既浪漫又宁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尾联“一度清欢吟不似,却疑佳思倚云停”,表达了诗人对这次饮酒体验的独特感受。他认为这种清雅的欢愉难以用言语表达,甚至怀疑美好的思绪会像倚靠在云端一样停止。这句诗不仅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夏日林间的自然美景以及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耳目肺肠,不由我乎,更由乎谁。
也不必君平,不消詹尹,不疑何卜,不卜何疑。
三径归来,一时有见,岂为黄初与义熙。
天下事,但行其可,自合乎宜。大哉用易乘时。
纵乌喙那能食子皮。
叹失若塞翁,失为得本,赢如刘毅,赢乃输基。
大黠小痴,有馀不足,谁必彭殇早与迟。
眼前物,纵铜山金屋,一瞑全非。
翠微亭上醉,搔短发、舞缤纷。
问六朝五姓,王姬帝胄,今有谁存。
何似乌衣故垒,尚年年、生长儿孙。
今古兴亡无据,好将往史俱焚。招魂。
何处觅东山,筝泪落清樽。
怅石城暗浪,秦淮旧月,东去西奔。
休说清谈误国,有清谈,还有斯文。
遥睇新亭一笑,漫漫天际江痕。
方丈维摩,蒙衲被、都齐不省。
空怅望、锦裘绣帽,玉珂金镫。
十月小春逢此日,一时胜事输公等。
问短衣、匹马射南山,何人肯。山暮紫,峰如笋。
江寒碧,沙如粉。望塞鸿杳杳,水遥天永。
饮罢不妨瓶屡卧,归来自有风吹醒。
试断桥、流水月明边,寻疏影。
迟日烘晴,轻烟缕昼,琐窗雕户慵开。
人独春闲,金猊暖透兰煤。
山屏缓倚珊瑚畔,任翠阴、移过瑶阶。
悄无声,彩翅翩翩,何处飞来。
片时千里江南路,被东风误引,还近阳台。
腻雨娇云,多情恰喜徘徊。
无端枝上啼鸠唤,便等闲、孤枕惊回。
恶情怀,一院杨花,一径苍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