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婴三木,乾坤此病翁。
擘窗看皎月,移榻避斜风。
愁阵攻头白,灯光照眼红。
蓬莱天咫尺,无路可相通。
落魄婴三木,乾坤此病翁。
擘窗看皎月,移榻避斜风。
愁阵攻头白,灯光照眼红。
蓬莱天咫尺,无路可相通。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陷囹圄的老人在狱中病倒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内心的苦楚与挣扎。首句“落魄婴三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被囚禁的悲惨境遇,“三木”指的是古代刑具,此处借指牢狱之苦。“乾坤此病翁”则点明了诗人不仅身体病弱,更饱受精神上的折磨。接下来的“擘窗看皎月,移榻避斜风”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渴望与对自由的向往。诗人试图在有限的空间内寻找一丝慰藉,但现实的残酷却让他不得不面对病痛和孤独。
“愁阵攻头白,灯光照眼红”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愁绪如同战场般侵袭着他的身心,使得原本就已斑白的头发更加显眼,而昏黄的灯光映照下,诗人的眼睛似乎也泛起了血丝,生动地刻画出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最后,“蓬莱天咫尺,无路可相通”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尽管距离理想中的仙境(象征着自由与解脱)仅一步之遥,但现实的枷锁却让他无法触及,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深刻揭示了诗人身处困境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也有对现实的无力感,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乍寒帘幕。愁灯花正结,又还轻落。
弄瘦影、瓶里梅梢,为谁缀陇头,向来新萼。
万古千今,算惟有、别情难托。
把潘郎鬓绿,尽付雁声,几度寥寞。扁舟暮江旧泊。
记携觞就折,烟翠犹弱。
漫过却、歌夕吟朝,问天道何时,素纤重握。
想得文姬,近更苦、云衣香薄。
待更阑、试寻梦境,梦回更恶。
月色今宵万里,笛声何处孤舟。
世事堪惊流水,乡心不忍登楼。
朱毂常怀蹉跌忧,荜门长苦斗升谋。
此生幸不贫到骨,未死何妨酒入喉。
北里人随春渐老,西郊地与兴俱幽。
凭君更语广文叟,饭足还须醉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