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孤城迥,苔封古寺深。
结庐依近地,隐几惬幽心。
细草秋仍绿,脩篁晚更阴。
红尘门外路,六辔漫如琴。
木落孤城迥,苔封古寺深。
结庐依近地,隐几惬幽心。
细草秋仍绿,脩篁晚更阴。
红尘门外路,六辔漫如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寂静的山居图景。首句"木落孤城迥",以落叶象征季节转换,孤城显得更加偏远,空间感强烈。"苔封古寺深"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古老与静谧,暗示着远离尘世的宁静。
"结庐依近地,隐几惬幽心"表达了诗人选择简朴居所,亲近自然,内心感到满足与宁静。"细草秋仍绿,脩篁晚更阴"细致描绘了秋日景色,尽管是秋天,但细草依然翠绿,修长的竹林在傍晚时分更显阴凉,增添了诗意的生动。
最后两句"红尘门外路,六辔漫如琴"以对比手法,将门外尘世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照,将车马的缰绳比喻为琴弦,形象地传达出诗人超脱尘俗,悠然自得的心境。
总的来说,黄公度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淡然态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灯前月下嬉游处。
向笙歌、锦绣丛中相遇。
彼此知名,才见便论心素。
浅黛娇蝉风调别,最动人、时时偷顾。
归去。
想闲窗深院,调弦促柱。
乐府初翻新谱。
漫裁红点翠,闲题金缕。
燕子入帘时,又一番春暮。
侧帽燕脂坡下过,料也记、前年崔护。
休诉。
待从今须与,好花为主。
山村水馆参差路。
感羁游、正似残春风絮。
掠地穿帘,知是竟归何处。
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鸾台鳌署。
迟暮。
谩凭高怀远,书空独语。
自古。
儒冠多误。
悔当年、早不扁舟归去。
醉下白苹洲,看夕阳鸥鹭。
菰菜鲈鱼都弃了,只换得、青衫尘土。
休顾。
早收身江上,一蓑烟雨。
电转雷惊,自叹浮生,四十二年。
试思量往事,虚无似梦,悲欢万状,合散如烟。
苦海无边,爱河无底,流浪看成百漏船。
何人解,问无常火里,铁打身坚。
须臾便是华颠。
好收拾形体归自然。
又何须着意,求田问舍,生须宦达,死要名传。
寿夭穷通,是非荣辱,此事由来都在天。
从今去,任东西南北,作个飞仙。
北伐下辽碣,西征取伊凉。
壮士凯歌归,岂复赋国殇。
连颈俘女真,贷死遗牧羊。
犬豕何足雠,汝自承余殃。
梅花宜寒更宜阴,摩挲拄杖过溪寻。
幽香著人索管领,不信如今铁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