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晚步汴堤始见春色次夜与蔡君规郑希仁同饮进奏官舍》
《晚步汴堤始见春色次夜与蔡君规郑希仁同饮进奏官舍》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古风

昨日行河堤,柳色绿如埽。

只疑晚烟罩寒林,细看始知春已到。

春来本不与我期,病中蹉却春来时。

尘埃雨过风不起,但见红紫咄咄陵高枝。

年年见春随分喜,今年见春略无意。

泊然相遇等幻化,况是客愁如梦里。

前年随春入都门,去年探春海上村。

今年作客还到此,万里漂浮谁与论。

故人邂逅罗酒樽,白发相逢情更亲。

身世崎岖有底急,终日裂脐如归云。

倚门几夜环连梦,勃窣稚子行逡巡。

扁舟早晚东南奔,车马纷纷愁杀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之仪在汴堤上漫步时,意外发现春天的景象,以及随后与友人在进奏官舍饮酒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昨日行河堤,柳色绿如埽”描绘了诗人昨日在河堤上行走时,看到柳树嫩绿的色彩如同扫帚般清新。接着,“只疑晚烟罩寒林,细看始知春已到”两句,通过诗人对眼前景象的疑惑与确认,巧妙地揭示了春天的到来,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突然降临的惊喜。

“春来本不与我期,病中蹉却春来时”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春天的到来并未事先约定,而他在生病期间错过了春天的美景。接下来的“尘埃雨过风不起,但见红紫咄咄陵高枝”描述了雨后的宁静,以及春天花朵的勃勃生机,红紫的花朵似乎在高枝上争奇斗艳。

“年年见春随分喜,今年见春略无意”表达了诗人对每年春天的喜悦,但今年却显得有些淡然。接下来的“泊然相遇等幻化,况是客愁如梦里”则将春天的相遇比作梦幻般的相遇,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客居之愁。

最后,“前年随春入都门,去年探春海上村。今年作客还到此,万里漂浮谁与论”回顾了诗人过去几年跟随春天的脚步,从京城到海边,再到如今的客居之地,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当前处境的无奈。

“故人邂逅罗酒樽,白发相逢情更亲”描绘了诗人与老友在进奏官舍相聚饮酒的场景,尽管岁月催人老,但友情却更加深厚。接下来的“身世崎岖有底急,终日裂脐如归云”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起伏的感慨,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倚门几夜环连梦,勃窣稚子行逡巡。扁舟早晚东南奔,车马纷纷愁杀人”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进一步描绘,夜晚倚门的梦境、蹒跚学步的孩子、未来的行舟与纷扰的车马,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现状的复杂心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人生境遇的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送汪大猷归里

濯濯才华耀禁林,翩然忽起故园心。

九天得请恩方重,一舸东归春未深。

照眼湖山非昨梦,及时诗酒合同襟。

不应便作真狂客,讲殿行思听履音。

(0)

赠刘虚谷

细读还丹一百篇,先生信笔亦多言。

玄机谩向经书觅,至理端于目睫存。

二马果能为我驭,五芽应自长家园。

明朝驾鹤登山去,此话更从谁与论。

(0)

挽梁文靖公二首·其二

疏宠无前比,腾章又夙心。

极知求士切,端为爱君深。

卤簿寒笳远,尘埃断藁侵。

空令杀公掾,衰涕满寒襟。

(0)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其一野塘小隐

传得希夷九卦图,归来不复梦荣途。

野塘竟日无人到,读尽床头种树书。

(0)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其二

窥临事若何,请从圆通说。

逶迤山门路,悄茜踪篁列。

溪仍侯家名,屋是孱王设。

何救黍离歌,喟焉伤覆辙。

(0)

伏蒙某官宠示和陶见寄旧作伏读叹仰又感知待期许之意盖非一日率易次韵少见谢臆伏惟矜怜有以教之

吾公抱经济,轩冕非所欣。

向来清禁闼,本自山林人。

浩歌归去来,神交邈何因。

一朝脱冠去,妙境聊同臻。

谓予虽后来,臭味亦有闻。

赓词久见属,重以告语勤。

荒寒想高风,令人思无邻。

甘棠矧在此,踯躅晴湖滨。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