忿燥肝或裂,惧剧胆能破。
吾身幸无苦,及兹无乃过。
虚中阅万物,谷响聊应和。
可令蟆蚀月,竟作蚁随磨。
根危实易感,骤咽忽已唾。
何当安如山,持用警昏惰。
忿燥肝或裂,惧剧胆能破。
吾身幸无苦,及兹无乃过。
虚中阅万物,谷响聊应和。
可令蟆蚀月,竟作蚁随磨。
根危实易感,骤咽忽已唾。
何当安如山,持用警昏惰。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内心情感的深刻体察和自我警示。开篇"忿燥肝或裂,惧剧胆能破"写出了诗人对内在激愤之情可能导致身心受损的担忧。随后的"吾身幸无苦,及兹无乃过"则表达了诗人目前尚未遭遇痛苦,但也暗示了一种对于未来可能到来的灾难的预感和警觉。
"虚中阅万物,谷响聊应和"一句,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表现出诗人试图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平静与和谐。然而紧接着的"可令蟆蚀月,竟作蚁随磨"则是用了一个比喻,蟆蜂(即壁虎)想要蚕食明月,蚂蚁随着磨盘旋转,用来形容诗人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不满和自我挑剔。
"根危实易感,骤咽忽已唾"一句,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诗人对于外界事物触动内心的敏感,以及这种感受转瞬即逝的 短暂性。最后两句"何当安如山,持用警昏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如山的向往,同时也强调了对于自我放纵和懒惰的警醒。
整首诗通过对内在情感世界的深刻挖掘,以及对外界自然景象的观照,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自我的深切体悟。
云门夹峭石,石路荫长松。
谷响猿相应,山深水复重。
餐霞人不见,采药客犹逢。
独宿灵潭侧,时闻岳顶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