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夹峭石,石路荫长松。
谷响猿相应,山深水复重。
餐霞人不见,采药客犹逢。
独宿灵潭侧,时闻岳顶钟。
云门夹峭石,石路荫长松。
谷响猿相应,山深水复重。
餐霞人不见,采药客犹逢。
独宿灵潭侧,时闻岳顶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自在深山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意境。
“云门夹峭石”一句,以“云门”指代山谷之入口,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石路荫长松”则是对路径和树木的刻画,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道路崎岖、古树参天,更通过“荫”字传递出一种静谧深邃之感。
“谷响猿相应”与“山深水复重”两句,通过猿啼声和山谷间回音的描写,以及水流层层叠加的声音效果,强化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幽深感和静谧氛围。这种对声音的细致捕捉,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增添了一种动态美。
“餐霞人不见”一句,通过神秘的“餐霞”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向往。紧接着,“采药客犹逢”则表现出即使是寻找草药的人,也是不时地探访这一片充满灵性之气息的山谷。
最后两句“独宿灵潭侧,时闻岳顶钟”,诗人选择在神秘而又宁静的灵潭旁过夜,每当夜深人静之际,便能听见来自远方岳顶传来的清脆钟声。这不仅是对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也象征着心灵的平静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精神寄托的深刻体验,以及对孤独生活的自在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