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寻李暹》
《寻李暹》全文
唐 / 于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任性常多出,人来得见稀。

市楼逢酒住,野寺送僧归。

檐下悬秋叶,篱头晒褐衣。

门前南北路,谁肯入柴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únxiān
táng /

rènxìngchángduōchūrénláijiàn
shìlóuféngjiǔzhùsòngsēngguī

yánxiàxuánqiūtóushài
ménqiánnánběishuíkěncháifēi

注释
任性:按照自己的性情做事,不受拘束。
常多出:经常外出。
人来得见稀:很少有人能见到我。
市楼:市场中的酒楼。
逢酒住:遇到喝酒的地方就停留下来。
野寺:野外的寺庙。
送僧归:送僧人回去。
檐下:屋檐下方。
悬秋叶:挂着秋天的叶子,此处或指晾晒的枯叶。
篱头:篱笆的顶部。
晒褐衣:晾晒着粗布衣服,褐衣通常指平民或僧侣的简朴服装。
门前:家门口。
南北路:指门前的大路向南向北延伸,代指交通便利。
谁肯:有谁愿意。
入柴扉:走进这简陋的木门,柴扉指用树枝等搭建的简陋门扉。
翻译
由于性情随意我常外出,来访的人自然很少能见到我。
在闹市酒楼偶遇便停留畅饮,也在野外寺庙中送别僧侣返回。
屋檐下挂着秋天的树叶,篱笆上晾着粗布衣裳。
家门前后是两条大路,却不知谁能愿意走进这简陋的木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逍遥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表现了自己与世俗保持距离的心态。

"任性常多出,人来得见稀"表明诗人经常外出,但人们很少能遇到他,这体现了一种隐逸自适的生活方式。"市楼逢酒住,野寺送僧归"则是对这种生活的一种写实,表现了诗人在城市和自然中与世俗保持距离,同时也享受着简单的快乐。

"檐下悬秋叶,篱头晒褐衣"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秋天的落叶挂在屋檐下,而诗人的粗布衣裳在篱笆上晾干。这些细节都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

最后两句"门前南北路,谁肯入柴扉"则更加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里的“南北路”代表着繁忙喧闹的人世,而“柴扉”则是诗人隐居之所。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人们对于世俗生活的漠视,以及自己宁愿选择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在逍遥的情怀,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于鹄

于鹄
朝代:唐

于鹄,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猜你喜欢

再用前韵谢桃巷·其一

清吟思涌似回澜,家数他年比务观。

歌舞丛中知散易,功名纸上要留看。

吹残柳雪寒仍在,数尽花风春欲阑。

好景纵多公不饮,谁论曲糵向江干。

(0)

十月朔日作是月十一日立冬·其一

静看历推移,天公巧孰知。

朔先旬日改,冬早小春迟。

袖手閒中老,欢颜乳下儿。

小窗残稿在,续纸旋抄诗。

(0)

又一首

半空如墨半空明,乱洒斜飘却又晴。

细柳墙边飞拂拂,随风不住带蝉鸣。

(0)

题朔斋铁壁堂

耐久声名参古柏,绝清词翰赋薇花。

几闻人似南都老,再有公生朔党家。

题扁不渐名铁壁,持荷更合侍金华。

元城志业须翁了,推美还看入制麻。

(0)

耳鸣戏作

底事虚聪里,长闻风雨声。

史尝云蚁斗,医却比蝉鸣。

老纵聋何惜,愁因聒易生。

道书疑太诞,如磬是丹成。

(0)

四月二十日得雨方足闻城间一祷即应沾渥久矣此馀波所及也再用前韵一首寄呈恕斋

晴云卷尽雨云飞,多谢元工已转机。

恳切敷陈绿封事,殷勤持送紫霞衣。

十连如佛仁均施,一念于民福可祈。

秧马既閒青遍野,摇摇争弄晚风微。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