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罗畴老故居有感二首·其二》
《过罗畴老故居有感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一别那知生死分,乱离重到德公门。

雷张莲社旧同约,询惠沧洲徒有言。

江海凄凉人已远,园林萧瑟剑空存。

我来痛恨匆匆去,宿草无因奠一樽。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过罗畴老故居有感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罗畴老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首句“一别那知生死分”,诗人感叹与友人分别后,未知命运如何,生死难料,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接着“乱离重到德公门”,描述了在战乱离散中再次来到友人的故居,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雷张莲社旧同约”一句,提到了古代文人雅集的场景,暗示了诗人与友人曾有过共同的志趣和友谊,如同雷张莲社中的文士一般,共享文学之乐。然而,“询惠沧洲徒有言”则表达了对友人如今不在人世的遗憾,只能徒留话语,无法再与之交流。

“江海凄凉人已远”描绘了友人远离人世后的凄凉景象,江海象征着广阔的世界,而“人已远”则强调了友人的离去,给人以深深的哀伤。“园林萧瑟剑空存”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友人的故居虽依旧存在,但已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如同一把空剑,失去了主人的光芒。

最后,“我来痛恨匆匆去,宿草无因奠一樽”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及时探望友人、未能在友人墓前献上一杯酒的遗憾和痛心。这里的“宿草”指的是墓地上的草,象征着友人已长眠地下,再也无法接受人间的祭奠。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次石鱼

君不见陇州石鱼生地下,中有鳅鲫皆同化。

又不见衡湘石鱼生山中,鱼身鳞鬣俱如画。

世间何独此石为鱼形,石蛇石蟹皆如生。

虾蟆口吻酷肖似,螬蛴蠕动几能行。

悠悠荒怪不可考,吾意造物初无情。

阴阳融结亦偶尔,俗智讵可窥杳冥。

叶君得此不足惜,君自川岳储英灵。

来春禹浪忽变化,头角天上看峥嵘。

此时回首视此石,弃置殆与砂砾并。

(0)

伤老

老翁足力弱,踉蹡如小儿。

须杖乃能行,动步忧攲危。

发秃生细毛,正似出胎时。

忽复长儿齿,辅车两相依。

还童既无术,衰谢乃其宜。

载念天地间,八十者几希。

如我真幸民,何必暗伤悲。

且饮北海酒,自吟东老诗。

(0)

古风送郑路钤

故人访我双溪边,袖中明月五笮连。

一笑倾倒秋风前,复忆鹭序同联翩。

君今半老我皤然,功名富贵空中烟。

南柯蚁穴醯鸡天,鹤长凫短谁亏全。

我今日月箭脱弦,夜行不止真可怜。

不如归钓清泠渊,日高未起醉即眠。

心和气定养寿年,世间万事姑随缘。

交情傥或未弃捐,不妨时寄相思篇。

(0)

出门

出门谁与游,顾影恻我情。

赖有木居士,作伴山中行。

(0)

山中

山中有至乐,静者得其意。

所以入山人,同来不同味。

(0)

腊中感春

小雨湿红蕤,轻飔动碧池。

东君送消息,预作探春诗。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