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陇州石鱼生地下,中有鳅鲫皆同化。
又不见衡湘石鱼生山中,鱼身鳞鬣俱如画。
世间何独此石为鱼形,石蛇石蟹皆如生。
虾蟆口吻酷肖似,螬蛴蠕动几能行。
悠悠荒怪不可考,吾意造物初无情。
阴阳融结亦偶尔,俗智讵可窥杳冥。
叶君得此不足惜,君自川岳储英灵。
来春禹浪忽变化,头角天上看峥嵘。
此时回首视此石,弃置殆与砂砾并。
君不见陇州石鱼生地下,中有鳅鲫皆同化。
又不见衡湘石鱼生山中,鱼身鳞鬣俱如画。
世间何独此石为鱼形,石蛇石蟹皆如生。
虾蟆口吻酷肖似,螬蛴蠕动几能行。
悠悠荒怪不可考,吾意造物初无情。
阴阳融结亦偶尔,俗智讵可窥杳冥。
叶君得此不足惜,君自川岳储英灵。
来春禹浪忽变化,头角天上看峥嵘。
此时回首视此石,弃置殆与砂砾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次石鱼》,通过对陇州和衡湘两地奇特石鱼的描绘,展现出大自然的奇妙和造物的神秘。诗人首先惊叹于石鱼的形态逼真,如同真鱼生活在地下或山中,鳞鳍纹理宛如图画。他接着质疑为何只有这些石头呈现出鱼的形状,连石蛇、石蟹都栩栩如生,甚至虾蟆和螬蛴的细节也令人惊奇。
诗人认为这些奇异现象难以考据,暗示了造物主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天地间阴阳融合的偶然结果,超出了世俗智慧的理解。他以叶君得到这样的奇石为例,强调其蕴含的自然灵秀,并预言这些石鱼在来年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变得威武峥嵘,与天地相接。
最后,诗人以对比的手法,想象石鱼在未来可能被人们遗忘,与砂砾无异,表达了对自然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探索精神。
不脱征裘已到春,纵风横雨又经旬。
期君独步入京国,与我相逢在水滨。
愤世何言诗溅泪,愁心自醉酒生尘。
胡然乘兴稽山去,为问流觞曲水人。
为善惟不足,务德莫如滋。
古人行此道,名与星斗垂。
是邦秃鬓翁,实乃古丑夷。
区区岂云难,长者能折枝。
上寻声光远,下感风俗衰。
老夫强解事,曲学安所施。
不见南海滨,举世谁保持。
吾言那可用,乡党笑脱颐。
但皆指乔木,故园今在兹。
乔木诚茂美,叹息将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