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寄曹溪禅寺并东南山长老三首·其三》
《题寄曹溪禅寺并东南山长老三首·其三》全文
元 / 刘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万刹飞灰海变田,是中孤塔尚岿然。

此山可谓有盛福,当世宜称第一禅。

直指人心怀达摩,洗空尘虑忆坡仙。

少须了却澄清志,拂袖从师学引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禅寺与自然景观交融的画卷。首句"万刹飞灰海变田"形象地写出历史变迁,昔日佛塔众多之地如今只剩下一座孤塔,象征着佛教兴衰的沧桑。"是中孤塔尚岿然"表达了对这座屹立不倒的禅塔的敬仰。

接下来两句"此山可谓有盛福,当世宜称第一禅",赞美曹溪禅寺所在的山峦具有深厚的福泽,认为它是世间禅修圣地之首,体现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推崇。

"直指人心怀达摩,洗空尘虑忆坡仙",借达摩祖师和苏东坡的典故,强调禅宗直指人心、洗涤烦恼的教义,以及寺中的修行氛围能让人忘却世俗忧虑。

最后两句"少须了却澄清志,拂袖从师学引年",鼓励人们在这里寻求内心的澄明,放下杂念,跟随禅师学习,以提升精神境界,过上更为悠长的岁月。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禅寺为背景,寓含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曹溪禅寺的深深敬意。

作者介绍
刘鹗

刘鹗
朝代:元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猜你喜欢

秋晚杂兴十二首·其十

夜魄湛精气,冰魂消瘴氛。

寒洲沙印篆,荒树叶镌文。

词度柳三变,书临顾八分。

谁凭当道势,抬举上青云。

(0)

感兴二十七首·其二十五

雄蜂采花粉,雌蜂衔花汁。

粉以作黄蜡,汁以蒸白蜜。

不辞盗我廪,但规安我室。

吾穷还可忍,岁岁看分出。

不见岐周人,先世但积德。

土地付獯狄,自爱豳沮漆。

儿孙遍天下,鲁卫酆郇毕。

勿言天未定,此理终可必。

(0)

和除日闻鹊

门前车马气如云,鹊噪惊猜意甚驯。

别岁风光从草草,报人消息喜频频。

当家金印君先得,明日椒盘我自亲。

共乐高堂称斝寿,安舆迎养趁垂龄。

(0)

赠刘心月

心月还将眼为月,秋空表里俱澄澈。

阅尽世间媸与妍,分明无处藏毫发。

我方回向心地初,含光自照非外谍。

平生最喜阮嗣宗,臧否两字何曾说。

(0)

和赵子俊閒居十首·其九

衣短不及骭,发短不满梳。

惟有忧世心,皇皇此生俱。

鲋鱼呼辙中,微湿以相濡。

斗水旦夕急,岂与人意殊。

试诵反招隐,愿无怀故居。

墨突何曾黔,行矣勿踟蹰。

(0)

陈芷云先生以诗约游龙泉岩赋此代简

忆昔读君龙岩诗,烟云满纸神为驰。

十载论交在文字,几回云树想丰仪。

门前喜赋高轩过,古道照人光入座。

赠我新诗邀我游,扫苔欲索山灵和。

龙岩襄毅旧游处,过客磨崖多奇句。

上头况有崔灏题,任是太白敢轻污。

闻君游集诗正编,樗散肯收老郑虔。

虚怀待下陈蕃榻,拊髀谁著祖生鞭。

四顾神州烟尘起,闭户缨冠无一是。

与君试作方外游,结邻合在桃源里。

桃源避秦亦寓言,世间岂有天外天。

但向白云深处去,山林小隐即神仙。

龙岩地僻红尘隔,终古惟见万山碧。

管弦觞咏集胜流,梓泽兰亭已陈迹。

翻得山歌却赠君,留待他年铭陋室。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